2017, 33(1):1-8.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1.001
摘要:针对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以水循环为纽带、将城市暴雨-径流、水污染治理和城市生态绿地、湿地建设与市政建设(排水、排污)规划管理联系为一体的“城市水系统”的概念与方法。基于水文学原理,分析了目前海绵城市建设中最为关键、也是质疑较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概念,指出现行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计算实质是年降水总量控制率。如果回归到水文学概念,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就必须与水文系统响应的增益因子,即径流系数建立内在的联系;需要研究径流系数并非常数,而是与土壤湿度、降水强度和下垫面组合的时变非线性理论问题。此外,对比分析了现行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措施和改进后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之间的关系,深入剖析了“城市看海”发生的条件与风险。最后就海绵城市建设与规划的水文学基础亟待改进的方面:径流系数非线性、区分自然条件和城市化后的蓄水量变化的差别、考虑河湖水系调蓄和陆地蒸散发、与流域大海绵调控结合、风险管理等,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未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若干建议。
2017, 33(1):9-14.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1.002
摘要:采用同位素与水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布苏湖湖水的补给源,结果表明,大布苏湖水主要来自地下水的补给。大布苏湖水、地下水与松花江中游的江水同位素δ2H-δ18O关系点分布在相同的区域,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蒸发。泉水中的氟-砷关系表明,补给湖泊的地下径流主要发生在20~30m的粉细砂层,火山岩风化物细颗粒沉积层构成了主要的透水层,火山岩细颗粒中的砷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溶解到地下水中,形成了高砷含水层。据此推断,大布苏湖水来自于松花江等周边河流的渗漏,渗漏水通过黄土层下伏的高砷粉细砂层向大布苏湖中排泄。湖心钙华表明同时存在深层承压水的越流补给。
2017, 33(1):15-1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1.003
摘要:
2017, 33(1):17-17.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1.004
摘要:
2017, 33(1):18-23.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1.005
摘要:为明晰怒江流域基流时空分异特征,利用数字滤波法进行怒江干流和南汀河支流的基流研究。结果表明:(1)怒江干流3站基流指数IBF在0.71~0.74之间,南汀河支流2站的多年平均IBF在0.68左右,南汀河支流IBF明显低于怒江干流,干支流基流量和IBF自上游向下游递增;(2)各站基流量与径流量变化过程基本一致,两者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3)怒江干支流各站多年平均基流量和径流量年内分配均呈“尖廋”的单峰形,而多年平均基流指数年内分配均呈“V”字形,但两者变化过程不完全相反;(4)怒江干流代表站道街坝站和南汀河支流代表站姑老河站IBF均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这与基流相对于径流更为稳定有关。
2017, 33(1):24-29.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1.006
摘要:为探索安徽省各地级市水资源生态压力空间关联格局,制定差别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运用生态足迹压力测度模型,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水资源生态压力进行了测算,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水资源生态压力空间关联模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2014年安徽省16个地市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介于1.05~3.82,均值达1.89;(2)水资源生态压力全局自相关Moran指数为-0.115 3,呈不显著空间异质格局,其中,位于皖南的黄山、池州、宣城及皖西南的安庆4市水资源生态压力小,而淮南、马鞍山、铜陵三市压力大;(3)局部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散点图显示,位于第二(LH)、第四(HL)象限的地市有13个,而位于第一(HH)、第三(LL)象限的仅有3个,滁州市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为-0.293 7,为显著低值异质中心,黄山市该指数为0.961 5,为显著低值聚集中心。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差别化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建议。
2017, 33(1):30-34.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1.007
摘要:建立了新疆水贫困和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新疆2000—2014年水贫困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新疆的水贫困指数逐渐增大,水资源条件在不断改善;城市化综合发展指数也在逐渐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水贫困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逐渐发展为中级协调。
2017, 33(1):35-40.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1.008
摘要: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3个层面构建引江济太调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评价标准边界值的模糊性,采用模糊集对分析评价模型评估调水工程对受水区的综合影响等级,并与综合指数法对比;用Cronbach系数α检验指标体系内部一致性可信度,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使用博弈论综合赋权法将主观权重(层次分析法)和客观权重(熵值法)集成,得到相对均衡的综合权重。运用上述方法对2014年引江济太调水进行综合评估,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都表明引江济太工程给受水区带来较大的正面影响,但模糊集对分析法用模糊联系度描述评价对象和评价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提供相对丰富的信息。
2017, 33(1):41-45.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1.009
摘要:基于改进的DRASTIC方法,选择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净补给量、含水层岩性、土壤介质类型、地面坡度、浅层地下水水质、包气带介质类型、含水层渗透系数和潜水蒸发量9项评价指标,分别确定其评分体系和权重体系,并利用ArcGis 10.2中的图层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对天山北坡经济带东段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脆弱性较高区和中等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0.17%,地下水整体脆弱性偏高,而导致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脆弱性偏高的主要因素为地下水埋深较小、含水层渗透性较强、浅层地下水水质差。
2017, 33(1):46-51.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1.010
摘要:为研究含水层非均质性对地下水蒙特卡罗模拟结果的影响,对非均质性分区渗透系数最终随机场的产生采用对应充填和排列充填两种处理方法,并对两种处理方法的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具有强烈非均质性的含水层,蒙特卡罗模拟的实现数对于对应充填至少要取至2 500次,排列充填至少要取至10 000次,所得结果才是合理的;在绝对实现数相同的情况下,对应充填处理结果优于排列充填,但当实现数达到22 500次以上时,两种处理方法所得结果就无明显差别。
2017, 33(1):52-5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1.011
摘要:用变异系数法及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计算组合权重,并将灰色关联分析法中的灰关联系数应用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的模糊关系矩阵,结合定性、定量分析,对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改进。将改进后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江阴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综合评价结果相同,但是计算结果对于各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差距减小,降低了主观影响,说明改进后的评价方法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应用良好。
2017, 33(1):57-61.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1.012
摘要:以舟山群岛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海岛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探讨海岛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出了以保供水为主,结合防洪水、排涝水、抓节水、治污水的综合性开发利用模式——all in use(AIU)模式。针对用水需求年内变幅明显、水面蒸发量大、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的边远海岛,提出了以地下水库为存储空间,以截洪沟拦截汇水,以竖井收集来水的开发利用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径流,形成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
2017, 33(1):62-6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1.013
摘要:采用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技术,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NaAc浓度、缓冲液浓度、外加电压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MEC降解水中乙酸钠效果以及反应器产气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对乙酸钠降解效果和产气效果均呈正相关;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对乙酸钠降解性能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NaAc浓度、搅拌速度、外加电压和缓冲液浓度;对产气性能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外加电压、缓冲液浓度、NaAc浓度和搅拌速度。在NaAc浓度1.5 g/L、缓冲液浓度50 mmol/L、外加电压0.9 V和搅拌速度1 000 r/min的最优条件下,MEC反应器对水中乙酸钠的去除率为98.2%、产气速率为0.148 m3/(m3·d)。研究表明,可以从处理效果或经济性角度优化MEC反应器运行条件,如适当增加搅拌速度、外加电压和缓冲液浓度,提升NaAc去除率;适当减小搅拌速度可以获得相似的产气速率,且降低能耗。
2017, 33(1):67-74.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1.014
摘要: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改性凹凸棒土/纳米铁复合材料(简称复合材料),考察了该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及其作用下“三氮”(NO-3-N、NH+4-N、NO-2-N)的变化情况,阐明了地下水环境因素(DO、温度、光照)对复合材料去除NO-3-N的影响。模拟地下水环境时,3种材料去除NO-3-N的反应活性顺序为:复合材料>纳米铁>改性凹凸棒土,且复合材料作用下NH+4-N的转化率低,几乎无NO-2-N生成。DO、温度对复合材料去除地下水NO-3-N的影响较大;而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地下水中NO-3-N的去除率及NH+4-N、NO-2-N的生成量均无明显差异。研究成果旨在为NO-3-N污染地下水工程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盛萧 , 毛建忠 , 曹然 , 黎征武 , 王旭涛 , 邓培雁
2017, 33(1):75-82.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1.015
摘要:基于24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监测数据,Goodnight-Whitley修正指数(GBI指数)、average score per taxon(ASPT)指数、family biotic index(FBI)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指数5种不同的生物评价指数,对东江流域的主要干支流进行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并研究不同生物评价指数在东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东江流域的整体健康状态处于中等水平,河流上游水质多达到“良好”,中游水质多为“一般”,下游水质则为“较差”或“极差”。分析了不同指数对不同类型人类干扰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除ASPT指数外,其余4种指数在不同程度上均能较显著地反映人类干扰的影响。其中,GBI指数对磷污染指示作用最佳;FBI指数对NO-2-N的污染指示最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对有机污染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并与电导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B-IBI指数与DO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并能很好地指示NH+4-N污染。利用不同的生物评价指数对东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能较为可靠地反映东江流域水质的整体状况,而且能指示不同人类干扰活动对东江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王晓学 , 胡元明 , 彭树恒 , 陈黎彬 , 岳文静 , 吴梦宸
2017, 33(1):83-89.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1.016
摘要:以抚仙湖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系统收集分析流域多年水量水质监测数据,诊断流域保护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并基于流域一体化管理思想,提出了流域保护与发展的可能路径:(1)创新抚仙湖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区行政管理体制,从发展思路确立抚仙湖流域实施“严格环境保护、创新生态发展”的转型战略,真正树立和实现“大景区”环境保护和“大旅游”产业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2)在全面实现生态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建议将流域实施分区管控,调减农业用地面积,积极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和旅游业;(3)通过生态搬迁,优化城乡布局,实施抚仙湖流域全域“大旅游景区”战略,实现生态资源-资产-资本的良性转化。
2017, 33(1):90-94.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1.017
摘要:以青岛市大沽河为例,通过对13种不同类型的生态护坡进行研究,构建大沽河生态护坡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植物组成与结构、群落效益和经济指标3个方面出发,选取9个评价特性指标,判断各种植物组成、群落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大沽河生态护坡建设的效果和影响,确定主要影响因素。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适合青岛地区的生态护坡形式,旨在为青岛地区的生态河道治理提供借鉴。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