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3(4):1-8.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4.001
摘要:以水贫困理论为基础,从资源、设施、能力、使用和环境5个方面构建了大连市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大连市2006—2015年的水贫困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通过障碍度模型剖析阻碍水贫困问题解决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大连市水贫困状况逐步好转,综合评价值从0.249上升到0.314;水贫困最严重的地区是金州区、旅顺口区和长海县;影响全市水贫困的普遍性障碍指标依次为公共厕所量、自来水受益村数、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地表水供给量、地下水供给量和年末从业人员比例。障碍因子的诊断揭示水贫困治理的短板因素,有利于促进大连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017, 33(4):9-9.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4.002
摘要:
2017, 33(4):10-19.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4.003
摘要:评估了气候变化对新安江-富春江水电站控制流域径流的影响,提出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适应性调度方案,并对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6—2099年,新安江水库流域径流量预计降幅为5.4%~5.8%,金华江流域径流量预计增幅为6.2%~7.5%,衢江流域径流量的预计增幅在0.8%以内。在适应性调度模式下,新安江-富春江水电站未来总发电量比常规调度提高3.43%~3.85%,新安江和富春江水电站的最大下泄流量可分别下降22.74%~33.29%和16.57%~17.63%,两电站总弃水量降幅可达81.61%~99.99%和52.98%~58.64%,综合效益显著,且该调度模式对于辐射强度以及不同模式间的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2017, 33(4):20-25.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4.004
摘要:采用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民勤县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及其效益得以显现的关键技术管理措施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指标层层细化、“三水”联合调度、轮次定额配水、推行差别水价政策、推广节水技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落实责任等措施,是实现水资源严格管理和高效利用的有效措施;责任制度落实、层层监督检查是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行政推动措施;乡(镇)水资源管理办公室是水源配置方案有效落实的重要组织保障措施;采用计量监控、监测设施设备是水资源管理的有效管控手段;依据水权和农产品动态趋势,适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逐步形成以水定布局、节水高效的动态种植结构模式,是巩固水资源管理成果、推动水资源持续利用效益再上台阶的有效途径;以滴灌为主的高新高效技术推广和设施农牧业的高效发展是干旱缺水区缓减水资源供需矛盾、持续高效利用有限水资源和巩固流域生态修复成果、促进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的战略措施。
2017, 33(4):26-31.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4.005
摘要:选取福州市范围内2015年42组浅层地下水样品和1个地下水监测点2011—2015年共10期监测数据,通过分析地下水中阴阳离子比例、NO-3浓度百分比与主要水化学指标之间的时空对应关系,讨论了硝酸盐型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和地下水硝化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类统计了不同地质成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含水层中地下水样品的硝化程度。结果表明:福州市地下水中硝酸盐型的采样点所占比例为27.9%,地下水硝化程度逐年加重;硝酸盐的输入为地下水的硝化提供了物质基础,酸化进一步促进了地下水的硝化;基岩风化带裂隙水硝化程度最低,第四系冲洪积层次之,残坡积层最高;人类活动强度最高的城市区地下水中硝酸盐型采样点所占比例达41.67%,硝化程度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是地下水硝化作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017, 33(4):32-39.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4.006
摘要:以塔里木河下游为研究区,以区域内9个固定监测断面为基础,依据断面内各个地下水监测井,收集了输水前和第15次输水后的地下水位数据,结合土壤饱和差计算方法,分析了第15次输水后的地下水补给量,并联系植被生长所需的合理水位探讨了地下水到达合理水位所需的水量,以期评价生态输水的阶段性效果,为调整生态输水方案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生态输水前地下水埋深在6~13m之间,第15次生态输水后,地下水最大升高幅度达到8.26m;(2)第15次生态输水后,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补给量约为20.44亿m3;(3)为使地下水达到植被生长所需适宜水位,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的合理需求量约为24.08亿m3。
2017, 33(4):40-4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4.007
摘要:以衢州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衢江衢州水文站1958—2006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序列,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Sens坡度检验法、累加滤波器法与双累积曲线法,探讨近50年来衢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水沙关系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引起水沙序列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衢江年径流量无明显的变化趋势,而枯水月份(8月至次年1月)的径流量呈现显著增大的趋势,丰水月份中5月的径流量则呈现减小的趋势。输沙量变化趋势较为明显,自1980年以来衢江输沙量呈显著减小的趋势。从降水情况、水库拦沙和水土流失的治理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引起衢江水沙变化的原因,提出衢江流域内水库所发挥的“蓄丰补枯”补水调节作用可能造成了径流量的变化,而水库建设与水土保持措施可能是流域输沙量减小的重要原因。
2017, 33(4):47-54.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4.008
摘要:为研究漳河上游水质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潜在污染源,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2013年漳河上游20个断面25个水质指标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漳河上游水质在空间尺度上分为2组,A组靠近源头、水量充足的河段及水库调节区,水质较好;B组多在浊漳南源中下游及浊漳干流,工业排污量大,水质污染较严重;B组的主要污染因子为重金属、营养盐等,显示出B组断面受工业污染的影响比较大。漳河上游水质年内变化分为2个时段,1—3月水质恶劣,4—12月水质较好;1—3月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有机污染,并识别出6个主要污染源。
2017, 33(4):55-61.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4.009
摘要:为识别河流水质模型参数,首先采用Crank-Nicolson有限差分格式离散控制方程,其次通过附加终端观测值,设计梯度正则化算法重构河流水质模型的多项参数。结果表明,不管是顺直河流的常系数模型,还是天然的线性相关或者线性无关的变系数模型,梯度正则化方法均能快速有效识别模型参数;初值和测量误差对参数重构影响较小,充分证明梯度正则化算法是一种有效稳定地反演河流水质模型参数的方法。
龚松柏 , 高爱国 , 倪冠韬 , 朱旭旭 , 张延颇 , 侯昱廷
2017, 33(4):62-69.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4.010
摘要:对长江、珠江等河口及其近海水域缺氧现象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分布于长江与珠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缺氧现象,夏季(6—8月)达到最盛,秋冬季消失;长江口的缺氧区域主要位于30.75°N~32°N,122.5°E~123.25°E附近海域,具有南北2个缺氧中心;珠江口缺氧程度相对较轻,缺氧区域主要在广州黄埔区河段至虎门水域和伶仃洋;辽河、钱塘江、海河等河口区域也时而出现零星的缺氧现象;水体缺氧受控于多项环境要素,物理层化作用是缺氧产生的最初诱因之一,陆源污染物的分解则是重要的耗氧负荷;各河口区特征各异,潮汐、洋流、营养盐、叶绿素a等要素对缺氧区的范围、程度和持续时间影响程度不一。
2017, 33(4):70-74.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4.011
摘要:对黑臭多因子加权指数模型、有机污染指数模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的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评价方法(简称住建部的评价方法)3种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对水体常规状态的评价,3种方法的黑臭水体评价结果均具有客观合理性;(2)黑臭多因子加权指数模型和有机污染指数模型均能客观评价泵站放江导致水体发生间歇性黑臭和污水直排导致水体长期重度黑臭的状态;(3)住建部的评价方法能客观评价水体的间歇性黑臭状态,但对水体长期重度黑臭状态的评价结果误差较大,与黑臭多因子加权指数模型和有机污染指数模型评价的结果相比,住建部的评价方法对水体的长期重度黑臭的评价偏轻。对3种黑臭水体方法对水体的间歇性黑臭和长期黑臭两种状态评价得出的黑臭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均属中度相关,说明3种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具有相似性。
2017, 33(4):75-79.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4.012
摘要:基于台州市椒江区2014年污水处理厂进水量和雨量监测站的数据,进行污水处理厂日进水量频率分析和城镇污水管网中雨水混入比例分析,从而对污水处理厂设计水量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小雨、中雨、大雨、连续暴雨时的污水量分别是晴天污水量的1.29、1.53、1.77、2.31倍;地下水与河水渗入量约占晴天日均污水量的24.1%,雨天雨水混入量约占雨天日均污水量的24.2%;随着降雨量增大,雨水混入比例由10%升高至35%,最后趋于27%;滨海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设计水量中雨水混入比例可定为25%~30%。
曹然 , 黎征武 , 毛建忠 , 盛萧 , 王旭涛 , 邓培雁
2017, 33(4):80-87.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4.013
摘要:对北江25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并根据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对水质进行生物评价。研究中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46属,分别隶属于15目31科,其中水生昆虫30属,占65.22%;软体动物8属,占17.39%;环节动物6属,占13.04%;甲壳动物2属,占4.35%。出现频率最高的3个种属分别为多足摇蚊属(Polypedilum)、巴蛭属(Barbronia)以及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sowerbyi)。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生物学污染指数BPI(biotic pollution index)、BI(biotic index)、FBI(family biotic index)、Goodnight-Whitley修正指数(GBI)7种生物指数对北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的评价结果相比,北江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种类和数量等多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耐污种所占比例增加,水质理化参数恶化;7种生物指数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指数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FBI指数和BPI指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更强,适用于北江水质的生物评价。在25个采样点中,6个采样点水质综合评价等级为较差或极差,16个采样点水质评价等级为一般,3个采样点水质等级为良好,整体水质属于一般的水平。人类活动对河流的水质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水质生物学的角度衡量,北江水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2017, 33(4):88-94.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7.04.014
摘要:为探索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前后湿地景观格局变化,采用决策树分类法,对2000年、2009年和2014年3期Landsat影像进行分类;在分类结果的基础上,应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等方法,分析不同时期景观格局的特点及驱动因素;最后应用马尔科夫模型,对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水域周边出现了更多的建筑用地,景观指数INP由7 174增长至10 334,蔓延度指数IC由64.594 4减少至63.651 5,景观格局总体呈破碎趋势,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异质性增强;2009—2014年香农均匀度指数ISHE和香农多样性指数ISHD指数小幅上升,景观格局集聚度水平提高,但是与2000年的景观格局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天然湿地被人工湿地取代,导致湿地生态功能退化。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