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红卫 , 李晓翠 , 黄磊 , 张涛 , 韩旭 , 高圻烽
2019, 35(3):1-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9.03.001
摘要:针对受污染底泥原位或异位修复技术存在需引入外来材料或长期占用土地和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提出了将疏浚底泥脱水干化及无害化处理后,烧结成陶粒并回填至原疏浚区域的受污染底泥陶粒化回填技术,并从增强床面稳定性、清晰泥水界面、改变底泥中溶解氧垂向分布和减少底泥污染物释放通量等方面,探讨了该技术修复底泥的潜力。底泥疏浚可直接去除大部分表层污染物,而陶粒制备过程中的高温烧结会降低疏浚底泥的污染程度;陶粒回填后,床面稳定性增加,相同水动力条件下颗粒不易再悬浮,底泥释放通量明显减小,床面溶解氧渗透深度增加。
2019, 35(3):7-13.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9.03.002
摘要:针对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未能足够重视城市树木对雨水径流削减功能的问题,在简述中美两国关于城市树木和径流削减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两国城市树木管理方面的法规、专项规划以及规范标准中涉及雨水管理的相关内容,指出我国目前还存在缺乏对城市下垫面及城市树冠的精细化分析、对城市树冠的生态功能及相关指标重视不足、在树种和种植位置的选择上缺乏对雨水径流控制的考量等问题。建议加强基础资料的积累和公开、深化树木削减雨水径流能力的基础研究以及完善相关规划和规范标准。
2019, 35(3):14-24.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9.03.003
摘要:为研究不同强度拉尼娜事件下长江中下游旱涝差异,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将长江中下游划分为4个区(西北部、中部、南部和东部);基于MEI指数,提取了1961—2014年的拉尼娜事件,并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来评估旱涝等级。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可对各分区的旱涝频率、强度和时空分布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强事件持续期,一区易发严重干旱,二到四区易发生严重洪涝;在强事件结束后,一区可出现轻度洪涝,二到四区可出现中等以上干旱。在中等事件持续期,一区洪涝的频率和强度略大,二区到四区干旱的频率和强度略大;在中等事件结束后,一区洪涝的频率和强度非常大,二区到四区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非常大。弱事件对旱涝影响较小,且在南部和北部有反向变化特征,南旱北涝。旱涝频率、强度和分布差异与不同等级的拉尼娜事件影响水汽输送和垂直运动的强度有关。
2019, 35(3):25-32.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9.03.004
摘要:利用8套卫星反演与模式模拟的降水资料及地面实测降水数据,分析了羌塘内流区2001—2015年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评估了卫星反演与模式模拟降水资料在羌塘内流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GSMaP_Gauge降水资料在羌塘内流区表现出更好的适用性,其月数据与地面实测降水数据的相关系数达到0.95,相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最低;羌塘内流区降水空间格局整体上呈现自东南向西北、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分布规律;2001—2015年,内流区年降水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GSMaP_Gauge年降水量更接近于内流区真实情况;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的59%以上。
2019, 35(3):33-38.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9.03.005
摘要:在介绍合同节水管理的内涵、盈利模式、推进情况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合同节水管理+水权交易”节水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模式,从交易模式、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期限、交易方式、交易定价、交易流程、交易履约、收益分配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构建合同节水量交易机制,旨在为进一步优化节水服务产业链,推进节水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可行方案,较好解决合同节水管理在农业节水领域中的适用问题,同时也为有稳定节水量的其他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增加项目收益,促进合同节水管理与水权交易共同发展。
2019, 35(3):39-43.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9.03.006
摘要:回顾了学术界对水资源国家所有权性质的讨论,论述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法律地位,从公法和私法两方面分析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实现路径,并探讨水资源国家所有权实现的推进对策,包括厘清水资源行政管理权与国家所有权的边界,明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管辖职责,培育并发展壮大水权水市场,进一步健全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促进水权流转。
2019, 35(3):44-47.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9.03.007
摘要:基于我国储备水权的研究现状和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储备水权的基本定义,研究并归纳了储备水权保障未来发展的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调节水市场的3个作用与特征,以及政府预留、市场回购和政府回收的储备水权3种主要来源,探讨了储备水权的竞争性配置模式。
2019, 35(3):48-52.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9.03.008
摘要:为分析云南省水系连通工程供水安全保障效果,结合水资源精细化管理需求,在传统水资源三次平衡方法基础上,提出“三层四级”水系连通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引起用水增长和水资源空间极不均衡,到2030年,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仅使用域内节水挖潜措施,全省一次供需平衡缺水率40.3%,二次供需平衡缺水率20.4%,供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通过水系连通工程的合理布局和供水,各级连通工程建设供需平衡分析表明,四大级别连通工程建设可以使得缺水量减小到11.56亿m3,缺水率减小到5.3%,连通工程对于云南省供水安全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2019, 35(3):53-5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9.03.009
摘要:为有效解决受冲淤影响洪峰水位预报问题,以巴水流域主要控制站马家潭水文站为例,在分析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导向标准断面法建立了受冲淤影响的洪峰水位预报模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水位预报精度较高,能满足马家潭水文站预报精度要求,可以较好解决受冲淤影响洪峰水位预报的难题。
2019, 35(3):57-62.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9.03.010
摘要:为探究夏季果园除草对果园面源污染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3种雨强(60mm/h、120mm/h、180mm/h)及2种下垫面(有草样地和无草样地)条件下,果园地表径流中颗粒物(SS)及营养盐(TN、TP)的流失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径流中TN、TP质量浓度与SS质量浓度均呈线性相关关系,TP与SS质量浓度之间的线性相关性更强(R2=0.9215);人工割草造成了径流中SS、TN、TP质量浓度升高,使其单位面积流失量分别增加了30%~46%、11%~29%、11%~22%,尤其是增大了降雨后期的流失量。因此,在夏季多雨、尤其是暴雨发生时段,应减少对果园中杂草的收割频次。
王俊岭 , 张智贤 , 秦全城 , 冯萃敏 , 孙丽华 , 李俊奇
2019, 35(3):63-68.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9.03.011
摘要:为改善透水铺装在弱透水土质地区的应用,通过增加渗透导管的方式改良了常规透水铺装的土基层。通过人工降雨试验对改良型透水铺装及其不同结构层对弱透水土质地区典型雨水径流中COD、TN、TP和Cu2+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同条件下的常规透水铺装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良型透水铺装对4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明显增强,在60min降雨历时条件下,降雨重现期为2 a时改良型透水铺装对4种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分别提升了11.87%、27.61%、9.17%和29.02%,且降雨重现期越短越有利于透水铺装对COD、TN、TP和Cu2+的去除。
2019, 35(3):69-75.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9.03.012
摘要:以盐城市核心区为例,构建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在常态补水方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随初期雨水径流进入河道的污染物,分析初期雨水污染对活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水方案的水质改善效果与引水水质和污染物浓度分布有关;活水目标相同时,考虑初期雨水污染的活水时间较未考虑初期雨水污染的长;由于汇流时间不同,考虑初期雨水污染时,上游断面的污染物浓度峰值时刻和达标时间较下游断面有所推迟。
2019, 35(3):76-83.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9.03.013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特征与控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合流制管道溢流废水的污染物来源、水质水量关系和水环境影响特征,分析了影响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特征的影响因素、常用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控制措施,以及旋流分离、沉淀等末端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管道沉积物的沉积、冲刷、污染释放监测与管道、截流井和排口净化技术的工艺组合,是控制我国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的关键技术节点。
2019, 35(3):84-88.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9.03.014
摘要:分析了我国水环境问题的特点、水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征,探讨了水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及其主要特征,认为水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以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水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为目标,形成用于规范人类涉水行为,贯穿于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等各环节的一整套理念、技术和管理成果体系;人水和谐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水生态系统稳定健康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两个基本点。
杨毓鑫 , 杜春艳 , 张金帆 , 余关龙 , 陈宏 , 钱湛
2019, 35(3):89-94.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19.03.015
摘要:为确定洞庭湖湖区最低生态水位,针对洞庭湖湖区复杂、不同湖区差异较大的问题,基于城陵矶、鹿角、南嘴、小河嘴和杨柳潭5个水文站1953—2013年的水文资料,采用天然水位资料法、年保证率法、最低年平均水位法、生态水位法、湖泊形态分析法及最小空间需求法,分别对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最低生态水位进行了计算,并与前人关于洞庭湖生态水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最低生态水位分别为22.62m、27.19m和28.11m,相应的湖面面积分别为373.85km2、406.88km2和142.19km2,从保护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角度看,确定的最低水位是合理的。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