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36(2):1-7.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0.02.001
摘要: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涵盖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3个准则层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的TOPSIS模型对九省区2002年、2007年、2012年、2017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2017年评价结果进行了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九省区水资源承载力呈现出增大趋势,河南、山东、内蒙古水资源承载力提升趋势最为明显,水资源承载力的提升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两准则层相关指标的改善密切相关;空间维度上,九省区水资源承载力均未达到Ⅰ级(可承载)水平,空间差异性明显;产水模数、人均水资源量、供水模数、生态用水率、植被覆盖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为7大主要障碍因子,部分障碍因子在不同省区存在明显差异。
侯俊 , 裴佳琦 , 黄喻威 , 梁小雨 , 龚雪滢 , 丁伟 , 吴淼
2020, 36(2):8-12.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0.02.002
摘要:针对水利工程建成运行后对下游河段流量过程变化造成的鱼类原有栖息地面积减小和质量降低的潜在生态问题,对拟建息县枢纽工程闸下4.9 km河段内采用栖息地模拟法进行环境流量研究。采用MIKE数值模拟与HSI栖息地模型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自然状态下研究河段的水流特性及鱼类栖息地现状,讨论了在不同生命期不同流量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环境流量范围,为水利工程建设后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2020, 36(2):13-20.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0.02.003
摘要:在系统分析重庆市不同水文条件下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对重庆市及其38个县(区)的农业用水量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程度、时序演变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评价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不均且与农业经济发展不匹配;农业用水量受到水文条件变化的影响,特枯年份农业用水量无法得到保障,农业生产产值也随之降低;重庆市农业用水量与农业产值总体上一直处于脱钩状态,且脱钩程度随水文特征的变化而变化,由平水年到枯水年时,脱钩状态不稳定,水资源总量减少时,农业用水量与农业产值之间多数处于不理想的脱钩状态;由枯水年到平水年时,农业用水量与农业产值由较为理想的弱脱钩状态向理想的强脱钩状态转化;2014—2016年,随着水资源由平水—偏枯—平水变化,重庆市约72.9%的县(区)农业用水量与农业产值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
焦士兴 , 王安周 , 李青云 , 尹义星 , 李中轩 , 赵荣钦 , 张建伟
2020, 36(2):21-2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0.02.004
摘要:在构建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水资源系统不断优化;河南省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的耦合协调度整体较低,但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由极度失调向弱度耦合协调转变;河南省各市耦合协调等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存在地区差异,不间断从失调状态转化为耦合协调状态,且等级不断提升;中度、高度耦合主要集中在豫中、豫北,弱度、低度耦合则集中在豫南、豫西和豫东。
2020, 36(2):27-33.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0.02.005
摘要:基于高密度的地表雨量站网资料生成基准降水量,采用分类指标、体积分类指标和定量指标,在0.1°×0.1°的栅格尺度上解析了1979—2016年汛期MSWEP(multi-source weighted-ensemble precipitation)日降水数据的误差特征,并剖析了MSWEP对于太湖流域多种特征降水要素的辨识能力。结果表明:MSWEP对日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低估,且在山丘区和太湖湖区的降水精度相对偏低,但与地表降水之间总体上具有较强一致性;MSWEP对太湖流域不同时段的极值降水量和台风降水量、梅雨量和汛期降水量也具有相当表征能力;MSWEP既反映了太湖流域西部特别是浙西山丘区地形对降水的强化作用,还反映了太湖湖区大型水域对降水的抑制作用;MSWEP也探测到受城市化影响太湖流域年最大1 d降水量在平原区东部存在高值地带。
2020, 36(2):47-52.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0.02.008
摘要:利用概率性Budyko方程定量评估我国可利用水资源量空间分布情状及其相应的不确定性,识别我国可利用水资源量高脆弱性地区。结果表明,降水是影响可利用水资源量脆弱性的主导因素,并且较为干旱的区域具有较低不确定性;我国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华东地区北部这一带状地区的可利用水资源量最易受到降水变化的影响,并且在降水减少量不同(分别减少5%、10%、15%)的情况下这种现象依然明显,可见这些地区对降水变化呈现高度的脆弱性。
2020, 36(2):53-58.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0.02.009
摘要:根据区域水资源现状,选取18个评价指标,建立了包括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供需4个准则层的区域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基于模糊集对分析的水资源安全评价方法,对2016年新疆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疆水资源整体的安全状况属于基本安全等级,空间分布上北疆优于南疆和东疆;评价结果与物元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总体上一致,评价结果具有合理性。
韩剑宏 , 郭金越 , 张连科 , 王维大 , 李玉梅 , 孙鹏 , 姜庆宏
2020, 36(2):59-64.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0.02.010
摘要:为探求吸附效果好、回收方便的吸附剂以解决重金属污染废水的处理难题,以玉米秸秆和铁酸锰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以蛋清为络合剂经热解制备了一种生物炭/铁酸锰(BC/FM)复合材料,在对该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磁滞回线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去除废水中Zn2+、Cu2+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铁酸锰可有效地负载到生物炭上,形成官能团丰富、磁性良好的复合材料;BC/FM对Zn2+、Cu2+的吸附最佳pH值分别为5和6,并均在90 min达到吸附平衡,准二级模型能更好地描述BC/FM对Zn2+、Cu2+吸附过程;Langmuir模型拟合曲线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曲线分别适用于描述BC/FM对Zn2+、Cu2+的等温吸附过程,且均为自发吸热反应;BC/FM对Zn2+、Cu2+吸附机制主要为络合反应。
2020, 36(2):65-72.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0.02.011
摘要:为探究大黑汀水库2017年养鱼网箱拆除后水质特征,于2018年分季节采集水库表层和分层水样分析水库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黑汀水库表层水体总氮在冬季最高,总磷在夏季最高,硝态氮是溶解性无机氮中的主要成分;大黑汀水库总氮、硝态氮、总磷和磷酸盐质量浓度总体上都表现出上游最高、中游次之、下游最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氨氮和亚硝态氮则相反;垂向上主要表现为夏季总磷质量浓度底层大于表层,与温跃层及溶解氧水平有关;养鱼网箱拆除后显著降低了水库总磷和磷酸盐质量浓度,氨氮质量浓度也显著降低,总氮和硝态氮质量浓度无显著变化;氮磷比表明磷是该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因此养鱼网箱拆除能有效控制该水库富营养化进程;根据水质时空分布特征,下游引水应避免在冬季取水,引水高度上应选择从坝前中层水柱取水。
李志清 , 吴苏舒 , 诸晓华 , 郭刘超 , 肖鹏 , 徐季雄
2020, 36(2):73-78.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0.02.012
摘要:为揭示石臼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和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于2018年2月采集表层沉积物,分析了石臼湖营养盐和重金属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湖有机质、TP和TN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0.25 mg/kg、585 mg/kg和776 mg/kg,TP为无污染风险级别,有机质和TN处于低污染风险级别;重金属Cr、Ni、Cu、Zn、As、Cd、Hg和Pb平均质量比分别为 94.92 mg/kg、41.25 mg/kg、38.42 mg/kg、124.33 mg/kg、16.48 mg/kg、0.17 mg/kg、0.05 mg/kg和35.92 mg/kg,均超过了江苏省的土壤重金属背景值,Hg和Cd污染相对较重,全湖为中等危害等级;在空间分布上,东部区域的采样点8、9营养盐质量比较高,重金属污染较重。
2020, 36(2):79-84.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0.02.013
摘要:以西安市2009—2017年地表河流水质的逐月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水质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法探究水中主要污染物及其变化趋势,并分析污染物来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各个采样点的水质。结果表明:2009—2017年间,24个水质指标可由4~6个主成分描述,方差累计贡献率在78%以上;对西安市河流水质影响最大的指标是有机物和氨氮类;根据主要控制指标的因子载荷,可知2009—2012年间水质整体趋于平稳,2013—2015年间污染加剧,但在2016—2017年又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就采样点的地理位置而言,皂河污染最为严重,而黑河水质整体良好。
2020, 36(2):85-91.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0.02.014
摘要:为了准确评价南通市地下水压缩开采对水质咸化的控制效应,根据南通市的水文地质条件,概化出了南通市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了南通市地下水渗流与溶质运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分别预测了现状开采和压缩开采条件下2018—2034年逐年地下水水位和地下水中氯离子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预测结果表明:现状开采条件下2034年底南通市第Ⅲ承压含水层中氯离子质量浓度大于250 mg/L和270 mg/L的面积分别达到355.17 km2和30.67 km2,2030—2034年咸化速率为 9.59 km2/a;压缩开采条件下2034年底氯离子质量浓度大于250 mg/L和270 mg/L的面积分别为329.21 km2和1.76 km2,2030—2034年咸化速率为7.52 km2/a,压缩开采方案能有效控制第Ⅲ承压水的咸化问题。
2020, 36(2):92-9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0.02.015
摘要:通过梳理福建省河流水系基本特征及提炼总结生态流量控制断面选取原则,筛选出不同控制目标需求的4个类别44处生态流量控制断面;综合河流生态保护需求与工作基础条件,采用水文学方法分析,确定各断面生态流量控制目标。对控制断面分布密度进行检验,以及根据水资源配置格局与工程调度能力对生态流量控制目标合理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断面设置与生态流量控制目标成果合理有效,可以满足福建省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有关生态流量监管要求。
2020, 36(2):97-104.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0.02.016
摘要:以新疆典型的干旱内陆河流域——奎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确定流域健康评价时空尺度的基础上,提出涵盖流域水资源健康、涉水生态环境健康、社会经济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组合赋权与协调发展度的流域健康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现状年(2015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分区有:子区1、子区2、子区3、子区6,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419、0.404、0.408、0.401,协调发展类型为临界协调发展;处于不健康状态的分区有:子区4和子区5,综合评价指数为0.358和0.343,协调发展类型属于中度不协调衰退型。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资源保护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