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37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郑州市降雨-径流关系不确定性分析

      2021, 37(6):1-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01

      摘要 (955) HTML (0) PDF 3.73 M (15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郑州市变化环境下的降雨-径流关系,利用1963—2012年郑州市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作为基础数据,运用时间突变理论确定径流突变点,将其作为降雨-径流关系的变化点,并将多时间尺度小波分析和集对分析结合研究降雨-径流在多时间尺度上的联系。结果表明:郑州市年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年径流量在1985年和2002年发生显著突变,降雨-径流关系愈发复杂;郑州市年降水量具有准2~4 a、5~7 a、6~711 a、23 a、32 a的波动周期,而年径流量具有准2~4 a、4~9 a、8~11 a、17 a的波动周期;郑州市降雨-径流的不确定性关系在短、中、中长周期以同一性为主,在长周期以差异性为主,根据变异年份划分的3个时段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 2020年鄱阳湖洪水回顾与思考

      2021, 37(6):7-12.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02

      摘要 (1239) HTML (0) PDF 9.79 M (15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20年6月底始,受持续强降雨和长江干流顶托倒灌影响,鄱阳湖水位暴涨,发生超历史纪录大洪水。基于水库、堤防、蓄滞洪区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鄱阳湖防洪体系现状,分析了2020年鄱阳湖洪水的雨情、水情和灾情特点,总结了鄱阳湖防洪体系在应对2020年洪水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提出要适应江湖自然节律,学会与洪水共生存,坚持束疏结合、重点防御、人力与技术防汛相结合、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实施洪水风险管理,协调好湖泊治理与保护的关系等治水理念。

    • 基于降雨资料的雨量预警指标阈值求解模型

      2021, 37(6):13-19.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03

      摘要 (894) HTML (0) PDF 2.28 M (1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保证雨量预警指标阈值在有效周期范围内发挥预警作用,通过分析现有雨量预警指标阈值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基于区域临界雨量法-降雨灾害同频率法-R/S分析法的雨量预警指标阈值求解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江苏省泰兴市降雨时间序列的分析,对最大日降水量时间序列进行阈值确定、趋势分析,并用指标阈值进行预警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雨量预警指标阈值确定结果相较单一模型更为准确,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可为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 综合管廊雨水舱缓解城市内涝的效果分析

      2021, 37(6):20-2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04

      摘要 (652) HTML (0) PDF 3.81 M (1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综合管廊雨水舱缓解内涝的效果,以广州市杨梅河为例,建立了杨梅河区域现状排水系统、现状排水系统结合综合管廊雨水舱两种工况的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计算了4种降雨重现期下各工况杨梅河出口流量和典型内涝点溢流量。结果表明:雨水舱较优断面为宽4 m、高3.3 m,此时各降雨重现期下雨水舱对研究区总溢流量的缓解效果已达上限;综合管廊雨水舱可缓解杨梅河下游内涝,对下游两处典型内涝点的溢流量平均削减率分别为86.5%和42.2%,但对杨梅河上游内涝几乎不起作用;综合管廊雨水舱会增大杨梅河出口的峰值流量,在20年一遇降雨条件下杨梅河出口达到最大出流能力。

    • 城市流域径流峰值对降雨时空异质性的响应

      2021, 37(6):27-33.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05

      摘要 (754) HTML (0) PDF 9.37 M (14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降雨产品,采用RainyDay暴雨生成器生成具有不同时空分布情景和降雨历时的设计降雨,通过分布式水文模型GSSHA模拟分析径流峰值对降雨时空异质性的响应规律,结合协方差分析方法和所构建的降雨时空异质性指标体系,定量研究不同降雨时空异质性指标对径流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短时序(2008—2016年)栅格降雨数据和RainyDay暴雨发生器,可以生成与实际降雨时空分布相似的流域设计降雨;降雨时空异质性对径流峰值具有显著的影响,其影响比降雨历时和降水量对径流峰值的影响大;雨峰系数、降雨集中度、1 h最大降水量对径流峰值的影响较大,其中雨峰系数的影响随着降雨历时或降雨重现期增大而减小,而降雨集中度则相反。

    • 基于TL矩法的洪水频率分布参数估计方法优选

      2021, 37(6):34-39.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06

      摘要 (638) HTML (0) PDF 685.78 K (14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分析TL矩法在洪水频率分析中的普适性,以陕北地区神木、绥德、杏河、刘家河、黄陵和志丹6个水文站的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为例,选取广义Pareto分布、广义极值分布和广义Logistic分布,对线性矩法、极大似然法与TL矩法3种参数估计方法进行拟合优度评估。结果表明:除杏河站用广义极值分布外,其他5个水文站的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用广义Pareto分布拟合效果更佳;与线性矩法和极大似然法相比,TL矩法在各水文站均表现出更佳的拟合效果,是一种洪水频率分布参数估计的较好方法。

    • 基于知识图谱的旱涝急转研究进展

      2021, 37(6):40-48.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07

      摘要 (876) HTML (0) PDF 7.24 M (1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06—2019年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140篇旱涝急转研究文献为数据基础,利用CiteSpace软件,采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通过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研究机构、代表作者、关键词等方面的分析,综述了旱涝急转研究发展状况及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旱涝急转研究热度上升较显著;中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明显领先,中国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河海大学等是该领域的领军机构;从发展趋势看,该领域已形成了判别方法、成因分析、演变特征、灾害损害4个重要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今后亟须进一步完善综合考虑土壤水和作物需水等因素的旱涝急转判别方法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

    • 基于IFMOP的玉环市区域水资源配置

      2021, 37(6):49-53.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08

      摘要 (560) HTML (0) PDF 636.85 K (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引入无概率分布的区间数表示不确定性影响范围,选取经济效益、供需水效率和COD排放量分别构建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优化函数,构建了玉环市不确定性模糊多目标规划(IFMOP)水资源配置模型,并计算了不确定性解集。结果表明:IFMOP配置计算成果可实现玉环市区域水量水质协调高效利用和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均衡发展;在75%来水保证率下各行业配置总水量不确定性范围为14 375万~15 154万m3。IFMOP水资源配置模型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能够全面使用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水资源配置,更好地满足水资源在各行业配置过程中的动态管理需求。

    • 基于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法的地下水功能评价

      2021, 37(6):54-59.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09

      摘要 (783) HTML (0) PDF 2.54 M (1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地下水功能评价中单独采用主观赋权法或客观赋权法存在的问题,结合二者的优点,采用基于主观赋权的层次分析法与客观赋权的熵权法相结合的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法评价地下水功能,并通过计算不同赋权方法权重结果与平均值的相对偏差来衡量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法的准确性。将该方法应用于伊犁河谷西北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功能评价,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评价区实际情况,验证了该评价方法在地下水功能评价中的可行性。

    • 青海乌兰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可开采潜力分析

      2021, 37(6):60-6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10

      摘要 (642) HTML (0) PDF 3.47 M (1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青海乌兰盆地面临的以水定产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乌兰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情况,评价其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潜力,基于乌兰盆地地下水赋存规律,结合勘查结果和拟建水源地开采布局等情况,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资源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乌兰盆地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8.5万m3/d,地下水资源开采系数小于0.4,开采程度低,综合分析认为乌兰盆地地下水资源可开采潜力巨大。

    • 基于因子分析的供水管网健康状态评价指标遴选

      2021, 37(6):67-73.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11

      摘要 (786) HTML (0) PDF 1.33 M (1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筛选出代表性强、敏感度高的指标用于供水管网健康状态评价,对11个供水管网健康状态评价指标进行层次划分,并基于因子分析进行贡献度计算和敏感性分析。层次划分结果表明,评价体系包括外部环境对管道静态结构影响因素、管道内部静态结构影响因素、水质影响因素、水力影响因素;贡献度和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内外衬层、管径、节点流量与总流量比值、余氯、节点压力与服务最低压力比值、覆土厚度、管材、管龄8个指标应该作为基础的必选指标,并且应尽量提高内外衬层、管径、节点流量与总流量比值、余氯、覆土厚度、管龄数据的精度。

    • 河道海绵建设中SWMM-MIKE 11耦合模型的构建及应用思路

      2021, 37(6):74-79.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12

      摘要 (1342) HTML (0) PDF 948.96 K (1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水安全和水环境问题,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河道综合整治目标,分析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和MIKE 11模型的适用范围、具备优势和存在不足。结果表明,SWMM广泛应用于径流总量控制和面源污染削减的模拟,但是无法模拟河道中污染物的对流扩散和生化过程;MIKE 11河网模型广泛应用于城市河道水量和水质模拟,可预测特定条件下的河道水环境变化情况,但是无法反映陆域面源污染对河道水质的冲击影响。构建SWMM-MIKE 11耦合模型,利用SWMM进行海绵设施和雨水管网模拟,将SWMM中管网排口径流作为边界条件导入到MIKE 11模型中,可以实现二者优势互补。

    •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2021, 37(6):80-87.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13

      摘要 (1121) HTML (0) PDF 1.10 M (1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列举分析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不同场景和阶段研究进展基础上,从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两个方面分析了各种利用方法的优缺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对国内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雨水管理体系的比较分析,对我国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和总结,分析了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挑战与前景,针对我国现阶段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提出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开发高效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材料和设施、加强宣传以及引入社会资本等建议。

    • 城市河流系统治理策略在鹅颈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2021, 37(6):88-93.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14

      摘要 (563) HTML (0) PDF 1.18 M (1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简要介绍城市河流系统治理策略的基础上,详细论述其在鹅颈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鹅颈水治理以流域为空间单位,准确把握河流主要问题,综合考量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坚持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并重,分阶段逐步实现洪水风险管理、外源污染控制、河流水质修复、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的目标。结果表明,鹅颈水目前已基本消除黑臭,水质逐渐提升至国家地表水Ⅳ类水标准。提出进一步加强河流生态系统恢复、优化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全过程和全指标生态监测评估体系、实施弹性管理等鹅颈水系统治理措施。

    • 基于多维产出ZSG-DEA模型的中国水资源污染综合分配效率测算

      2021, 37(6):94-102.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15

      摘要 (647) HTML (0) PDF 1.62 M (1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考虑多维产出的零和收益-数据包络分析(ZSG-DEA)模型测算2000—2017年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以下简称省)在水资源污染排放总量固定下的污染综合分配效率及生产、生活与生态3个维度的产出效率,并基于效率最大化原则对2017年各省污染排放额度进行调整。结果表明:31个省污染综合分配效率的平均值由2000年的0.322上升至2017年的0.364,生产维度产出效率是拉动污染综合分配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2000—2017年31个省污染综合分配效率的平均值为0.341,生态产出过量与生活维度产出不足导致污染综合分配效率处于较低水平;污染综合分配效率、生态维度产出效率与生活维度产出效率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小,而生产维度产出效率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污染综合分配效率分布由大到小为东部、西部、中部,生产维度产出效率分布由大到小为东部、中部、西部,生态维度产出效率分布由大到小为西部、中部、东部,生活维度产出效率分布由大到小为西部、东部、中部;各省污染排放调整额度与污染综合分配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北京、天津、上海、浙江、青海与西藏等20个效率较高的省可增加污染排放额度,河北、安徽、河南、江西与湖北等11个效率较低的省需降低污染排放额度。

    • 黄河上游径流丰枯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1, 37(6):103-113.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16

      摘要 (622) HTML (0) PDF 19.88 M (17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青藏高原背景下的区域径流丰枯空间分布特征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仍不清楚,以及单站点或多站点平均的丰枯指标难以反映区域径流空间分布特征的问题,采用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径流指数,结合经验正交函数、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分析了黄河上游1969—2012年径流丰枯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青藏高原降水、气温和积雪3种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径流丰枯情况具有区域一致的主要空间分布模态(主要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和东北—西南反位相分布的次要空间分布模态(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夏、秋季比冬、春季更可能出现多年径流量偏丰或偏枯的情形;青藏高原降水、气温和积雪是影响黄河上游径流丰枯空间分布的主要气象因子,降水对径流丰枯变化起主控作用,积雪和气温的季节性影响较明显;青藏高原东北部、东部、北部是影响径流丰枯变化的关键区。

    • 荆南三口流域水系连通性变化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2021, 37(6):114-120.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17

      摘要 (616) HTML (0) PDF 2.73 M (1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水系连通性对荆南三口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1965—2017年长江荆南三口河系水位演变情势和径流量变化特征,重点剖析了水系连通性对三口地区水资源量、水文干旱、不同河系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荆南三口流域特征水位变化趋势显著,年平均水位降低,不利于水资源开发;荆南三口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变化幅度大,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增大;荆南三口流域水文干旱次数呈增长趋势,干旱历时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严峻;荆南三口流域年径流量地区分配不均衡,年际相差大,对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极为不利。

    • 洞庭湖上游平原浅层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

      2021, 37(6):121-127.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18

      摘要 (636) HTML (0) PDF 3.66 M (1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综合指数法、主成分分析(PCA)法和BP神经网络法对洞庭湖上游平原浅层地下水雨、旱季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3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洞庭湖上游平原浅层地下水存在大面积地质成因污染和局部人为成因污染;雨季西洞庭湖平原澧水和沅江之间以及南洞庭湖平原资江下游浅层地下水为Ⅳ类水,可用于灌溉,不适宜饮用,雨季后受到降水补给、稀释作用,各指标质量浓度普遍降低。BP神经网络法适合整体水质评价,评价结果最合理;PCA法较简单,水质综合评价的结果与BP神经网络法的结果更接近;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受主要污染指标的影响较大,适用于严苛的水质评价。

    • 基于多断面水质达标的河网区点面源污染负荷优化分配模型

      2021, 37(6):128-134.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19

      摘要 (574) HTML (0) PDF 3.07 M (1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核心——污染负荷分配的角度出发,对水系复杂的平原河网区点面源协同影响下污染负荷优化分配方案进行分析。通过引入水质达标保证率概念,将随机分析方法与确定性降雨产流、点面源产污及河网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相结合,基于公平及可行性原则,以满足多控制断面水质达标保证率、点面源环境管控要求及污染治理水平为约束条件,构建了基于多控制断面水质达标保证率的点面源污染负荷优化分配模型。选取太湖某河网区域作为验证区域,区域点面源污染负荷优化分配后,各控制断面氨氮、总磷质量浓度均可达到全年90%水质达标保证率,表明所建模型是合理可行的,能够有效实现区域点面源污染负荷的优化分配,提高区域污染物全局管理效率。

    • 官厅水库水质评价及时空变化特征

      2021, 37(6):135-141.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20

      摘要 (728) HTML (0) PDF 3.67 M (1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官厅水库水质评价缺乏时空整体性动态分析的问题,选取2010—2017年官厅水库7个断面的7项污染物指标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反距离权重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官厅水库开展水质评价与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中有机污染与可还原污染并存,以氮磷元素为主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水库面临的最主要污染问题;官厅水库水质污染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出库区域水质较好,入库区域附近水质较差;年内不同时期官厅水库水质状况为汛期优于非汛期;2010—2017官厅水库总体水质变化情况波动较大,各断面水质年际变化呈现出不同规律。建议对水库水质实行分区管理,上游削减氮磷污染物的同时增大入库水量,入库区域扩大人工湿地。

    • Vis/LaFeO3/PDS复合高级氧化体系降解亚甲基蓝的机制

      2021, 37(6):142-149.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21

      摘要 (710) HTML (0) PDF 2.70 M (1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超声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对可见光(Vis)有良好响应性的LaFeO3晶体,将其与过二硫酸盐(PDS)结合,构建Vis/LaFeO3/PDS复合高级氧化体系,用以降解亚甲基蓝(MB)。结果表明:在PDS浓度为0.5 mmol/L、LaFeO3投加量为0.5 g/L时,Vis/LaFeO3/PDS体系30 min对质量浓度为30 mg/L的MB的去除率可达92.4%;复合体系对pH值有较强的适应性,Vis、LaFeO3、PDS三者复合,通过提高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促进Fe(Ⅱ)/Fe(Ⅲ)的氧化还原循环和氧空位向活性氧自由基的转化,提高了空穴(h+)、SO-4·、单线态氧(1O2)等活性物质的产生效率和氧化活性能力的发挥。Vis/LaFeO3/PDS体系是光催化和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的高效结合,其协同效应在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治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环境DNA技术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1, 37(6):150-15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22

      摘要 (778) HTML (0) PDF 3.78 M (1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CiteSpace文献数据可视化软件分析了环境DNA技术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发文数量、发文趋势、关键词频次和突现状况;对环境DNA技术在河流生态中的应用研究重点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生物入侵和珍稀物种检测与监测、生物量估测、生物多样性检测与分析和产卵繁殖调查等,指出环境DNA技术未来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应着重在环境DNA浓度与影响因素的量化关系、公共数据库的丰富、通用引物的设计以及环境DNA技术全过程标准的制定等方面。

    • 高原城镇河道演变与生态护岸措施

      2021, 37(6):157-161.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23

      摘要 (577) HTML (0) PDF 3.24 M (1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促进高原城镇可持续发展,改善传统硬质护岸破坏高原脆弱的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城市景观环境现状,选取林芝市八一镇河道为研究对象,基于1970年、1982年、2009年、2014年地形图对尼洋河八一镇河段河道演变特征和生态护岸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尼洋河八一镇河段河床具有明显的游荡特征,河道心滩发育、洲汊纵横、主流摆动频繁,致使堤防维护和加固难度凸显;结合林芝市八一镇硬质型护岸现状生态改造需要,应从尊重民族文化、遵守自然法则、采用原生材料、营造滨水景观、去直改缓、注重生物多样性的设计角度出发,综合采用植物护岸、松木桩-抛石生态护岸、生态格网挡墙、混凝土砌块护岸、生态混凝土护岸等生态护岸形式。

    • 穗花狐尾藻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影响

      2021, 37(6):162-167.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24

      摘要 (577) HTML (0) PDF 826.70 K (1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营养水平对沉水植物化感抑藻作用的影响,选取室外条件下自然繁殖生长的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种植水,研究有害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产毒株和非产毒株在两种营养水平下对穗花狐尾藻种植水的生长生理响应。结果表明:穗花狐尾藻种植水显著抑制产毒株和非产毒株的生长(P<0.05),影响生理过程,但低营养水平下的抑制作用更强(P<0.05);营养加富穗花狐尾藻种植水暴露9 d后,对产毒株和非产毒株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23.5%和20.9%,对光合系统Ⅱ实际光合效能的抑制率分别为7.4%和17.6%,丙二醛浓度分别增大5.6%和9.1%;而直接将铜绿微囊藻接种到穗花狐尾藻原种植水中,对产毒株和非产毒株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60.7%和49.3%,对光合系统Ⅱ实际光合效能的抑制率分别为15.4%和23.4%,丙二醛浓度分别增大11.1%和18.2%。

    •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菜子湖群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2021, 37(6):168-176. DOI: 10.3880/j.issn.1004-6933.2021.06.025

      摘要 (609) HTML (0) PDF 6.24 M (1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1999年、2004年、2011年和2017年4期卫星遥感影像,采用网格分析法研究景观指数和人为干扰的时空分异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和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人为活动和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安徽菜子湖群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999—2017年菜子湖群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加;滩涂和沼泽草滩占比分别减少12.23%和13.84%,农田及养殖塘面积分别增加12.12 km2和20.71 km2,非湿地面积略有增加;湿地破碎化,景观斑块连通性下降,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化,景观异质性增加;湿地人为干扰强度增加,较高、高干扰等级占比增大;农田、养殖、围网及围坝等人为活动对斑块数量分布的影响在时间及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人为活动因子的交互作用较单个因子作用影响显著增强;景观指数与三大产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渔业生产、耕地面积等社会经济因子有显著相关性。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