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S1):1-3.
摘要:自教育部批准在河海大学建立国家级力学课程教学基地建设项目起,两年多来,在各级领导和有关教师的努力下,基地建设业已取得一些可喜的进展,构筑了框架,进行了实质性的建设,给出了或即将给出一部分物化成果和半成品,教学改革中跨世纪的气息和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已现端倪。
1999(S1):4-6.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经济贸易的激烈竞争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是一个新的严峻挑战,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996年,原国家教委就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出重大举措,组建了国家级的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基地的建设是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之后国家教委进行的重点建设项目。
武清玺 , 蔡新 , 符晓陵 , 杨海霞 , 杜成斌 , 陈国荣 , 王惠民 , 卢廷浩等
1999(S1):7.
摘要: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经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形成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的总体框架。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大纲,经校内有关专家评审后正在组织实施,编写的新教材正陆续完成印刷,并从97级试点班开始实践。静力学、动力学两门课已完成了第二轮试点,经调查分析,试点效果良好。这次改革后的力学课程新体系,打破了原来各门力学课程自成体系、相互独立的模式,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体系理顺,内容更新,提高起点,删繁就简。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分层次安排课程。各门课程的内容融汇贯通,力学课程教学的各知识点都与“主线”相连
1999(S1):11-12.
摘要:1966年之前,河海大学力学专业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体系及主要内容与国内其他高校基本相同。1977年后的一段时间内该课程基本上沿用原体系,当时存在着与专业教学及学生就业联系不太紧密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随后就将工程流体力学改为水力学。改变之后,与水利工程等专业联系密切了,但水力学的教学内容距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差太远,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为此,自1997年开始,课程名称又恢复为工程流体力学。通过更名及教学实践,深感更名决不能走简单恢复的老路,而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改革课程体系,妥善地处理好讲授流体力学基本理论与联系专业实际的问题。
1999(S1):13-17.
摘要:面向21世纪的工科力学系列课程内容与体系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系 作为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肩负重任,在教学改革中更应勇往直前,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上学期,我们以机械系机电97的两个班(共49名学生)为试点,进行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现将已开展的工作作一简要回顾。
1999(S1):19-20.
摘要:工科大学主要为经济建设训练和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在大学里,理论力学是承前启后的基础课程。理论力学有经典而系统的理论,其内容丰富且具有实用价值。因此,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其课内学时不断减少。我院从1995年起,部分专业理论力学课内学时已减至64学时。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和缓解课内学时的矛盾,我们采用以下做法。
1999(S1):21-22.
摘要:力学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工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力学教学过于强调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重理论而轻应用,重经典而轻现代,重公式、定理的推导、论证而忽视工程能力的培养,显然已不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力学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职业教育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加强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因而,理论教学的学时必须相对减少。于是,有的学校在教学改革中采用单纯的减、砍教学内容的办法来适应学时的减少,而未挖掘课程本身的潜力;也有的学校编写了力学和机械原理与零件方面的综合教材,但由于篇幅所限,其中的力学内容只是简单提及基本概念和定理,给出了相关的公式,缺乏必要的理论阐述,且力学内容相对独立,与其他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不够。这样一来,学生在一些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只会死套公式,不能灵活运用,缺乏举一反三的应变能力,力学及其他后续课程的教学陷入越来越深的困境之中。显然,对力学教学内容进行单纯的减、砍或者合并、拼接是行不通的,必须采取积极的办法进行教学改革,要以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采取整体优化的原则,实现教学内容的工程实用性、先进性和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教师知识结构及能力的综合化、现代化。
1999(S1):23-26.
摘要: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运用和掌握计算机,一般认为通过学习一门语言入手是比较适宜的,而且是一条捷径。工程力学专业开设有关计算机专门课程在我校是比较早的,这门课程就是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以下简称“F语言”)。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然而,随着计算机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日益广泛与深入,原有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已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1999(S1):27-29.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高等工科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对 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正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作为高校基础课程的力学学科,要适应这一转变,以培养出基础扎实、思路开阔、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革。
1999(S1):27-29.
摘要:为了适应教育、教学体制改革,适应21世纪我国对工程技术人才的新要求,力学系列课程在教学内容、课程结构与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需要进行力度较大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改革指导思想,确立主要目标;②更新课程内容;③优化课程结构,形成新的课程体系;④实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创新精神;⑤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1999(S1):32-33.
摘要:1996年江泽民主席在接见四所交通大学负责人时指出,全国教育工作面临着两个重要转变,即:“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保留了工程力学专业,说明虽然力学专业是老专业,但国家的建设仍然需要,我们从事力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必要将其建设好。为了培养能适应21世纪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需要的建设人才,目前的培养体系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对其加以研究、调整和改革。下面是我们对流体力学课程模块结构探索的初步设想。
1999(S1):32-33.
摘要:1996年江泽民主席在接见四所交通大学负责人时指出,一国教育工作面临着两个重要转变,一“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二“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保留了工程力学专业,由此说明虽然力学专业是老专业,但国家改革建设仍然需要,因此我们从事力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必要将其建设好。为了培养能适应21世纪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需要的人才,目前的培养体系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对其加以研究,调整和改革。江泽民主席关于“适应”及“提高”的指示,对高校的培养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下面是我们对流体力学课程模块结构探索的初步设想。
1999(S1):34-35.
摘要: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每个工科院校都有许多专业开设这门课程,它涉及机械、土木、化工、材料、精密仪器等多个工科专业。而针对于不同的专业,所需的力学知识又不同。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力学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其它的工科专业、相关的力学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两门课。
1999(S1):34-35.
摘要:为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和未来市场对人才提出的要求,高等院校正积极进行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材料力学作为一门工科主要技术基础课,沿用几十年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今人才培养的需要,材料力学的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就是基于这一问题而提出一些探索。
1999(S1):36-38.
摘要:材料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在我院主要为后勤系建筑管理、军械管理、车辆管理等专业开设。开设目的是为结构力学、建筑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等有关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 奠定必要的力学基础知识。我国目前使用的材料力学教材的编写模式,基本上仍然是50年代初期以来,照搬前苏联以别辽耶夫为代表的材料力学教材的模式。在建国近五十年来的教学实践中,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也只是内容上的删减,在体系方面则无大的改变。其特点是以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为线条,分章节进行教学,将材料力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分散在各章节的内容之中。在内容编排次序上也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基本规律。也正是由于具有这些基本特点,才使得这一体系得以长期保存而难以被改变。
1999(S1):39-40.
摘要: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教育部于去年夏天正式颁布了新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其显著特点是大幅度压缩了专业数量,强调“深基础、宽专业”,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毕业生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上述这些特点使我们对力学课程的重要地位有了进一步地认识。力学学科被列为不少工科专业的主干学科,尤其是结构力学课,在教育部颁发的专业介绍中,再次被列为土木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专业的主要课程;弹性力学虽未明确为上述专业的主要课程,但意义相对广泛的工程力学(其中应包括弹性力学的部分内容)也被列为上述专业的主要课程。因此,搞好结构力学、弹性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本文拟对我院近年来在上述两门课程中所做的教改尝试和体会作一简介,并对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进一步设想。
1999(S1):39-40.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其多媒体功能的日趋成熟,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更加简便、更加得心应手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面世,促进了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西安武警工程学院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集文科、工科、管理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等军事学院,对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这一新生事物,学院领导是大力提倡的,1998年就下决心全面推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投巨资修建和改建多媒体教室,为教研室配备计算机,1998年底,全院30%的课程可以实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1999年计划再改建一批多媒体教室,到年底实现70%的课程可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目标。
1999(S1):44-45.
摘要:在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立项项目——《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的实施中,清华大学等高校已经和正在编著一系列的教材,为力学系列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作出了很大贡献。而面向广大的普通院校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重点院校有一定的不同。针对普通院校力学教学的要求,我们认为应该出版一套《工程力学精编教程》,学时数在150个左右,内容涵盖原来哈工大的《理论力学》和刘鸿文教授主编的《材料力学》的基本内容,并适当增设与后继课程和新学科相衔接的窗口。其主要特点是:教材体系重新组织、两课内容贯通一体,注重理论引出,启发诱导;文字叙述尽量精炼;习题增加,难度提高,工程味浓。便于教师精讲、少讲,学生多想、多练。
1999(S1):44-45.
摘要:结构力学是大多数工科院校开设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既具有基础课的共同特点,又可作为专业课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因此,在要求学生完整地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要具有较好的结构分析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这门曾因计算工具的制约一度发展缓慢的经典学科,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计算工具的变革,不仅大大提高了结构力学为工程实际服务的能力,也为结构力学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很多院校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传统教学内容与现代化计算工具相结合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
1999(S1):48-50.
摘要:什么是教学技术?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在经过五年实践、先后召开十二次研讨会后,明确了教学技术是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可见它是从教学整体出发,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来优化资源配置与整个学习过程,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理论与实践。而狭义的教学技术一般是指传播教学信息的手段与方法,即教学媒体。本文仅就后者阐述一些看法与做法。
1999(S1):51-54.
摘要:多媒体自学系统由一系列课件组成,每一个课件都有十分明确的主题,一般都是该部分内容之重点与难点。它将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软件,用来进行自学、运算、自测、测试等工作。该系统与现有力学教材配套,但又不限于某种教材。这样,不论将来力学课程如何改革,该系统也仍然能用。
1999(S1):55-56.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硬、软件在迅猛发展,其功能强大,几乎所有的领域都与计算机密不可分。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借助计算机这种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具有光明的前景。我们在力学基地建设中参加了材料力学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工作,从而对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有了一些认识。
1999(S1):57-58.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应该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能力、注重素质培养。笔者认为,在当前的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陈旧、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落后等现象。为此,原国家教委决定建设一批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七类课程的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河海大学被确定为“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在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深感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的今天,加强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技术的研究,形成一种具有现代化教育特色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1999(S1):62-63.
摘要:水力学是土木、水利、动力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既有悠久历史,又富有强劲生命力的科学。多年来,各院校在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批质量较高的教学改革成果,大大推动了水力学课程建设和学科的发展。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工科院校的本、专科教育面临严重的挑战,教育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亟待加强和提高。在教育改革的诸多方面,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应提到优先发展的高度。
1999(S1):64-65.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昭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当前,世界 各国正在竞相发展教育技术,目的都是为下一世纪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服务。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曾强调提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1999(S1):66-68.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一项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音像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进行文字、数据、声音、图像和图形处理的高新技术,教学领域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现代社会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建设现代化大学、实现与国际先进的教育方式、方法接轨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和重放,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特别是模拟、仿真和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使一些在一般教学条件下无法观察到的过程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和过程的感受与理解。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使一些枯燥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式各异的运动方式,直观而形象地呈现出来,这对加深同学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求知欲、增强探索能力等必将起到积极作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实现必将促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课程体系以及课堂结构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效果、增大所传授的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面向21世纪的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1999(S1):69-70.
摘要:材料力学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从伽利略的奠基性工作至今,在材料力学的三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力学家和工程师展示了智慧和才华,以实验和理论的不懈探索,丰富和充实了材料力学这门学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材料力学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无论对于材料力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改革的要求。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是培养跨世纪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摇篮,我们要敢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进到材料力学的教学中来。
1999(S1):71-73.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正深入开展面向21世纪教学的整体改革活动。要实现教学的整体改革,势必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因为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革,而且还将促进教材的观念与形式的改革,促进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从而促进教学和教学理论的改革。
1999(S1):74-75.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更新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现代化的新方向。未来工程力学课程需与之相适应,全面进行改革。众所周知,国内现有的工程力学教材结构清晰、体系严密完整,引入内容、分析问题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由于经济的转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更高要求,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要求在未来的教学中,拓宽专业口径,调整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工程实践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借助计算机编写多媒体教材,使本课程在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训练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1999(S1):76-77.
摘要:教材是组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习指导书是教材的一种辅助形式,人们常称为教学辅导材料。学生通过学习指导书,深化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精选的习题解答,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指导书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学生学习课程时起到钥匙和工具的作用,一本好的指导书就是一盏学海导航的灯塔。
1999(S1):78-80.
摘要: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力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也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基本运算。其功能是将力矢量转化成标量,从而使力的各种矢量运算变成易于手算、电算的标量运算。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用共线力系标量化替代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就是其中一个好方案,可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简便。本文用充分的论据,论证共线力系标量代替代力在坐标轴上投影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999(S1):81-82.
摘要:当今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迅猛发展,成了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教学改革若不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将是软弱无力的。基于这样的认识,作为初步尝试,我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材料力学的课堂教学,并把Excel应用于试卷分析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999(S1):87-89.
摘要:学校是实施教育的地方,学校的教学计划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实施,学校的教育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教师的素质如何要通过课堂教学去体现,而学生在校时间约有三分之二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都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自然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去实现。然而,当前课堂教学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对材料力学课堂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作点粗浅探讨和研究。
1999(S1):90-91.
摘要:科技的进步和现代教育手段的不断发展,对实验课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材料力学实验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面对21世纪的发展要求,河海大学材料力学实验室通过“211工程”建设和力学基地建设,在实验教学环境和管理方面作了较大的改进,本文就实验室的建设成果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一些探讨。
1999(S1):92-93.
摘要:我校力学基地的材料力学、岩土力学和水力学三个实验室是力学课程进行实验教学的基地。每年均有800~1100名本、专科学生(其中3/4以上是本科学生)和10多个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进行各层次的教学实验和论文实验。由这三个实验室构成的力学教学实验室群在我校所有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室中建立最早、影响最大,对培养各层次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三个实验室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改革,尤其是我校进入“211工程”建设和面向21世纪系列课程改革以来,在设施规模、实验设备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有了较强的基础。
1999(S1):94-96.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渠道的拓宽,从事土工试验工作的毕业生越来越多,毕业生不仅要学习按规范进行试验的知识,而且要获得为什么这样进行试验和试验成果可靠性分析的知识。为此,我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123—88)重新编写了土工试验讲义,在试验讲义中尽量突出试验原理、试验操作、影响试验成果的因素等内容。通过两年多的使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大学生不仅能独立进行试验操作,而且能分析试验误差来源。我们借助国家建设工科力学基地的契机,录制了土工试验教学录像带,逐步实现电化教学,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开放性教学项目,增加设计性试验项目和综合性试验项目。
1999(S1):97-99.
摘要: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力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力学研究的对象、涉及的领域、研究的手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例如:由传统的金属材料、土木等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扩大到新型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结构陶瓷、功能材料等力学行为的研究;由传统的连续体力学行为的研究发展到含缺陷体、细微观结构力学行为的研究;由传统的电、光测实验技术研究发展到全息、云纹、散斑、超声、光纤测量等力学实验技术;由传统的静强度、刚度设计发展到断裂控制设计、抗疲劳设计、损伤容限设计、结构优化设计、耐久性设计、可靠性设计以及动力响应计算和计算机数值仿真等。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目的,除传统的保证结构与构件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外,已经或正在向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综合分析与控制,功能—安全—经济的综合性评价以及自感知、自激励、自适应,甚至自诊断、自修复的智能结构设计与分析的方向延伸。
1999(S1):100-101.
摘要:开设由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胶接叠梁实验,是基于目前工程上已广泛采用的胶接加强结构、螺栓连接加强结构、复合材料结构而构想的探索性材料力学实验之一,更新了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是面向21世纪实验系列改革的初步尝试。
1999(S1):102-103.
摘要:面向21世纪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培养高质量的跨世纪科技人才,是高等工程院校深化教育改革的中心课题。针对高等教育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和专业划分过细等问题,很多高校都通过教改立项进行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并逐步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机制。
1999(S1):105-108.
摘要: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里突出一个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首先要勇于探索前人从未探索过的问题,走前人未曾走过的路;其次要具备极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并持之以恒,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例如本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可以称为开天辟地,石破天惊。统治物理学近三个世纪的牛顿力学被相对论力学取代。当然在速度远小于光速情况下,牛顿力学仍然成立。对工程力学专业学生而言,从苹果落地到牛顿力学再到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学习创新精神的最好范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在于培养创新人才。
1999(S1):109-111.
摘要:跨世纪的中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工程能力。然而各种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不能仅限于工厂里各类实习和毕业设计,还应贯穿于中专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各门课程教学和各个教学环节中。本文就工程力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进行探讨。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