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S2):0.
摘要:通过典型例句着重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序上的差异,指出了克服汉化影响,写出地道英语的途径。
1999(S2):1-6.
摘要:我校自五十年代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以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999(S2):14-16.
摘要:从项目建设的实践中引出高校工科生培养缺乏“非工程意识”的问题。界定了“非工程意识”是指对与工程相关的有关非工程技术现象的自觉的反映。指出缺乏“非工程意识”培养的国际、国内背景,强调了“非工程意识”培养的必要性。认为增加工科学生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培养学生正确的方法论以及营造良好的“非工程意识”氛围是工科生“非工程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1999(S2):32-33.
摘要:当前,知识经济已露端倪,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充分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无愧于自己的职责。
1999(S2):39-40.
摘要:近代物理实验都是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著名实验,涉及物理学的各个领域,对物理概念的更新、自然规律的发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巧妙的设计思想和杰出的实验方法,是人类创造能力的充分反映,是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普通工科院校由于物质条件、师资水平的限制及专业传统的原因,开设这些实验的可能性很小。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三维动画功能,丰富的内存和优良的交互性能,开发计算机模拟实验,在目前的国情下,是解决工科院校开设近代物理实验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把物理概念突出、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最新发展的合适的科研项目引入物理实验教学,构造现代物理实验教学新体系。
1999(S2):51-53.
摘要: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改革应着手从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不断更新、创新及变革,以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高能力的知识人才。
1999(S2):60-63.
摘要:在总结十进制特点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和任意进制的记数规则。利用这些进制数按位权的一般展开式,分别导出各种计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探索了数制教学的一种方法。
1999(S2):64-65.
摘要:以《微机原理》课程教学中需解决的多种矛盾为出发点,结合当今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就该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教学实践中《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途经。
1999(S2):94-96.
摘要:结合水利工程实践,围绕制图课程的教学,探讨了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手段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
1999(S2):97-99.
摘要:学习“工程制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只有在教学中注重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才有利于创新能力形成和提高,同时要注重自学能力、分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创新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创新水平。
1999(S2):100-102.
摘要:针对学习技术动作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不足,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举例论证了在教学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取得的显著效果,强调了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并阐述了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