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4):1-3.
摘要: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与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理论之间有着合乎逻辑的、一脉相承的联系,二者都是对历史唯物主义 原理关于生产力标准观点的重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丰富和发展,都蕴涵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标准;同时, “三个代表”思想也为更好地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理论提供了保证。
2002(4):4-6.
摘要: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一种组织形式纳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改革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要保证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
2002(4):10-14.
摘要:从经济人假设、功利主义与权利等形式伦理、政治正义与经济正义、自由放任与政府干预等四种矛盾的具体表现中论述了当代西方经济伦理 思想的矛盾与冲突,指明了当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演变的基本脉络。
2002(4):15-17.
摘要:比较法学在法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不同文化的法律比较研究有助于寻找法律制度创新的切入点。对法学教育来说同样如此,比较法学也可以为法学教材的创新提供有益的参照系。本文作者随机选取若干种国内和德国一些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材尝试进行简要比较,为我国行政诉讼法学教材结构创新提出新的思路。
2002(4):18-21.
摘要:一国法治秩序的形成离不开法律职业阶层的存在,而法律职业阶层的形成又离不开统一的法律教育的支持。 西方法治文明演进过程中,法律职业阶层与法律教育之间始终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即是明证。因此,对于正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国家而言,通过提供统一的法律教育,实现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的有机结合,以期促成法治,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2(4):22-23.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日渐显现,但其面临的竞争也更激烈。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是发展高科技的客观要求、发展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建立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模式,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战略,重新整合人才、资本和科技要素,使其处于最佳组合状态,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社会需求。
2002(4):24-25.
摘要: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加入WTO后对房地产业提出的要求及带来 的影响,指出应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健全和完善房产市场、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改变政府 职能,加快发展房地产金融市场等。
2002(4):26-28.
摘要:沿海滩涂是江苏主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合理的围垦是江苏滩涂乃至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介绍了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江苏滩涂的开发利用对策做了初步探讨。
2002(4):29-32.
摘要:介绍了我国水利工程咨询公司的现状,指出我国水利工程咨询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我国水利工程咨询公司要能向项目法人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咨询服务,探讨我国水利工程咨询公司的发展趋势,并建立了项目管理咨询公司的三种模式,对水利工程咨询公司在项目建设各阶段的服务内容做了详细阐述。
2002(4):33-35.
摘要:从经济学角度对高校扩招中的教育需求和供给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居民对高等教育消费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高校扩招对宏观经济的作用, 提出应合理确定高校扩招幅度,以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2002(4):36-38.
摘要:对某水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问题拟定了不参加养老保险和按企业方式参加养老保险两个方案。在计算参加养老保险有关费用和收益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经济评价,得出参加养老保险的方案明显优于不投保方案的结论。本文还对该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的方案进行了风险分析,并提出了有关的对策建议。
2002(4):39-41.
摘要:在我国针对水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政策和具体办法尚未正式出台,但是对其实施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它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从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现状出发,具体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对我国水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002(4):42-44.
摘要:关于不足额保险中的保险金扣除权和保险代位权的行使,有绝对说、相对说和被保险人优先说三种学说。 本文通过对这三种学说的分析比较,指出绝对说、相对说违背损失填补原则,损害被保险人利益,而被保险人优先说能充分有效地平衡保险人、被保险人和第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故应采用被保险人优先说。
2002(4):45-47.
摘要:根据计量经济分析理论,建立了居民收入与寿险保费收入关系模型。利用对数计量经济模型,对中美两国寿险需求状况做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我国寿险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寿险需求增长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居民收入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还就中美两国寿险业发展状况做了比较研究,得出了两者在发展历程上有一定相似性的结论。
2002(4):48-51.
摘要:世界银行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优惠资金同时,也提供有助于提高这些资金运行效率、乃至提高整个国家经济运行效率的政策指导。新近公布的环境政策,包括了环境评价等五个方面,本文在重点对环境评价政策综述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社会观念、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益的启示。
2002(4):52-54.
摘要:通过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比较,结合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历程,探讨入世后我国金融业适应金融开放的发展趋势, 对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进行探索。
2002(4):55-58.
摘要:网络对高校德育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高校德育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同时针对其负面影响采取相应的对策, 以使网络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2002(4):68-70.
摘要: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是既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进行全局性谋划的新型教育观。本文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和必须遵循的若干原则,指出深化教育制度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
2002(4):71-73.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中,不打生动牌,激情牌,课还能不能讲好?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能以平实、平和的方式,诉诸于学生的理性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就能将“生动”与“激情”作为锦上添花的因素而使课程的影响力更加持久。
2002(4):74-76.
摘要:高校的党总支书记是院(系)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党总支书记的素质修养直接关系到院(系)的改革与发展。要胜任这一岗位的工作, 党总支书记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2002(4):77-79.
摘要:“法”、“德”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功能,在调整社会关系时,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事之间关系的管理活动,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主客体个体因素的作用,决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不可避免地渗透着个人价值判断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从理论到实践,都合理地蕴涵了“法” 与“德”的统一。
2002(4):80-82.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图书馆外文采访工作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制定合理的采访原则和计划,提高采访人员的素质,逐步加大图书经费投入的力度等对策。
2002(4):83-85.
摘要:馆藏回溯书目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关系着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功能的全部实现,影响着馆藏文献资源的上网与共享。通过建库工作实践,充分论述了回溯建库的意义,探讨建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库后应采取的措施,提出对回溯建库的建议。
2002(4):92-94.
摘要:死亡是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反复吟咏的主题,她的死亡诗歌触及了死亡的规律、过程和意义。在基督教的传统教义和爱默生超验主义的影响下,迪金森的死亡观是豁达而又现实的, 指出死亡是通往永生的桥梁,但灵魂最终能否获得永生还掌握在个人手中。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