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立的原由和河海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及专业定位,结合河海大学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特点,提出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思路和建设举措。
摘要:阐述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的意义及重要性,并从该专业的自身特点与培养目标出发,介绍了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实验实习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为搞好本专业优化教学提供了参考思路与方法。
摘要: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是2003年部分高校新设置的专业,其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都需要认真研究。结合现代农业(主要是设施农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新颖而又实际的观点。
摘要: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并呈现出生产过程工厂化、设施结构多元化、环境控制自动化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林木、畜牧等生产领域。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工学类的宽口径、复合型专业,它以工程设计与建筑为主线,同时向植物生产、自动控制、环境工程、资源环境等领域发展,因此其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科学基础、工程基础和实践教学三大模块。
摘要: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产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设立,既满足了我国设施农业高速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又是设施农业学科发展的需要。现阶段,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在专业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方面还不完善,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应在这些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
摘要:论述了现代设施农业在未来农业发展中的地位,现代食品分析技术在设施农业科学中的作用,以及食品分析课程体系建设在设施农业理论科学的人才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摘要: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是潍坊学院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化优势兴办的本科专业。地方高校结合地方产业优势兴办的专业,必须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办学优势,与当地经济相结合,充分体现地方产业特色并形成提升这些特色的产业化理论体系,逐步完善专业办学模式,突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摘要:设施农业是一种现代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具有规模化、集体化、综合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培养与其相适应的专门型人才,建立能力培养目标新体系,是促进学科交叉和人才复合的有益探索,为设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供人才支撑,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要:设施农业工程是目前高校开设的一门新课,本文对开设设施农业工程课程的意义、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及成绩评定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旨在探索本科生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摘要:阐述了园艺设施学的课程特点,介绍引入多媒体教学后,在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摘要:从农业水土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国家农业发展策略、人才的培养及目前实验条件和建设的角度,阐述了农业水土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倡导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来实现实验教学的改革,提出了农业水土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几条途径。
摘要:现代农业工程专业和环境科学有着广泛的联系,通过构建与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相适应的实验平台,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推动实验室建设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实验教学地位、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生成绩评定分析,提出了构建跨学科实验平台,拓展实验教学内容的措施。
摘要:我国农业正由传统的粗放式农业向现代的高效农业转变,发展设施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在我国发展设施农业一定要因地制宜,土洋结合,搞好示范,不能盲目引进,一哄而上。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设施农业应由简易化向现代化、分散化向规范化、单一化向系列化发展。
摘要:近20年来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园艺设施面积大幅度增加、工程水平明显提高、配套材料不断推出和创新、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专用品种选育与推广逐步加强等方面。同时,指出了目前还存在着园艺设施技术装备水平低、环境监测与调控能力差、生产管理不规范、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发展决策的盲目性等问题;今后应在新型园艺设施构型及材料、环境监测及调控设备、标准化、定量化生产管理规程、专用品种选育等方面应进一步开展研究。
摘要:综述了设施农业的历史沿革、分类,提出了设施农业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很快,但还存在不少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设施农业的科技水平要求将越来越高。本文分析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设施农业的科研方向。
摘要:以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代表--上海松江现代农业园区五厍示范区为例,介绍了设施种植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中的作用,探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建立、建设示范园区的方法步骤。
摘要:分别从技术角度和产业角度对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植物组织培养在我国已有一定的生产基础,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生产的规模,但由于技术、成本和市场等方面的原因,国内组培工厂的生产效益普遍较低。虽然近年来国内组培科研水平不断上升,整体实力居世界前列,但对组培内在机理的认识不足造成生产过程繁琐,生产成本过高,难以很好地应用于商品生产。同时,组培生产缺少环境控制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出国内组培科研和生产的方向是加强基础研究、增大对组培微环境的研究和控制、引入以市场为基础的科研和生产机制。
摘要:分析了我国入世后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食品安全和绿色贸易壁垒问题,阐明了我国和世界各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发展有机农业对于突破国际贸易壁垒,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轻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摘要:有机农业生产可以减少营养元素的淋失、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保护水资源及生物多样性,改良土壤质量,提高食品安全性。有机农业的目标是环境污染最小化和农业发展可持续化,这可以从根本上缓解或者消除常规农业的弊端。本文综述了有机农业在环境友好和食品安全效应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评述。
摘要:设施农业受生态环境影响,存在较大风险。当发生大风、强降温、光照过多或过少、高湿等灾害性天气、病虫害、环境污染时,应采取设施农业生产的相应对策减少风险。在介绍了与生态气候特点相对应的设施农业种类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温室栽培与灌溉技术的调控特点,及对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等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设施农业既是高投入、高风险项目,也是高效益项目,政府应树立大农业意识,支持和引导优先发展温室产业。
摘要:通过对邳州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表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是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指出了邳州市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发展设施农业、快速提升设施农业的规模和档次提出了有关建议。
摘要:以江苏省为例,综述了耕地土壤退化及其修复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探讨了土壤修复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以保护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摘要:具有地面、航空、航天多平台、立体观测能力的遥感技术为精细农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大量对地观测数据,如何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是制约该领域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分析了遥感技术应用于精细农业的理论基础后,用地面和航天两个平台的地表参量反演实例讨论了多平台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包括碳氮比的反演和利用MODIS数据反演多种地表参量信息。
摘要:阐述了国内外设施农业栽培中微灌技术的现状、发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本单位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当前设施栽培中微灌的几种主要应用型式。
摘要:在大棚内,以辣椒和黄瓜为供试作物,进行简易滴灌、人工皮管浇灌2种灌溉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简易滴灌成本低,省工、节能、节水,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同时还因地制宜地制订了较为合理的灌溉方案,为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对微灌技术在设施栽培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微灌技术除具有节水作用外,还可以实现对土壤水分的精确控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通过土壤水分的合理管理,控制生长进程,实现劣质水的资源化。此外微灌技术还能够和施肥结合,实现水肥灌溉,自动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较高,是设施栽培的理想灌水方式。
摘要:无土栽培中加肥滴灌的养分平衡与管理是根据目前国内外设施栽培的特点,将理工学原理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农学,对设施农业无土栽培中营养液的养分平衡与供给实行自动控制的过程。这套系统尽可能地克服了传感器种类及质量的限制,利用各营养元素浓度在某特定作物某生长期及生长环境相对稳定的一段时间内与EC值、pH值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以及各营养元素之间比例的变化关系,通过试验绘出各种经验曲线,从而由EC值、pH值及可检测的某几种离子浓度来判断因传感器限制而无法直接、简单检测的其他营养元素浓度,进而得出营养液均衡性的变化,再由给定配方及阈值来对营养液进行调控,最终实现营养液养分平衡与供给的自动控制。
摘要:从农业多功能角度介绍了灌溉的多功能性,特别是水田灌溉在水文循环调节、环境改善、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丰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功能,结合外部性理论分析探讨了灌溉的多重功能所产生的正外部性及其内部化的必要性和途径。
摘要:针对皖西山区野生薇菜资源丰富、营养价值高,但商品性差、规模小、食用不方便的情况,按照有机食品生产要求,开展野生薇菜等山野菜人工驯化栽培研究,并提出技术标准。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植物源防腐剂产品,将干薇菜制成水煮薇菜,方便食用。
摘要:介绍一种有机生态缓效基质栽培的方法及其在设施农业生产和矿山、公路边坡生物防护工程上的应用。
摘要:阐述了用城市生活垃圾生产生态活性有机肥的方法,说明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的要点。论述了用城市生活垃圾生产的生态活性有机肥在温室青菜上的施用效果。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的养殖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状况及污染类型,概述了粪便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几种方法,如干燥处理法、生物技术处理法、生态工程学技术处理法等,并对有效微生物技术及其在畜禽废弃物处理方面的运用作了介绍。
摘要:概述了沼气发酵产物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方法,重点阐述了沼液用于种植业生产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以沼气技术为纽带的设施农业模式。
摘要: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培育现代农业科技市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介绍了南京土壤所在现代农业领域所开展的园区规划设计、仪器研制开发等工作。
摘要:在有机农业生产中,保持与提高土壤的肥力,培育健康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土壤是有机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有机农业的土壤管理与培肥技术都必须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生物是土壤肥沃、健康的主要指标。土壤是活的生命体系,施肥不仅是满足作物的需要,同时也是土壤生物和土壤生态系统的需要。这样可建立土壤与作物间的平衡关系,确保两者都保持健康状态。
摘要:精确施肥是定量化施肥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以田间试验为基础,通过确定作物需肥量、土壤供肥量和肥料利用率,提出针对特定作物及环境条件的肥料施用技术体系。在水稻上的示范试验表明,精确施肥确定的施肥技术体系能较好地吻合水稻实际需肥规律。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钾肥施用对不同土壤速效钾含量及青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每施用1个单位的肥料钾,可以使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03个单位。土壤速效钾水平的提高,降低了蔬菜硝酸盐含量,促进了植株养分的吸收,达到了蔬菜高产和优质的目的,增长幅度为27%~40%9。
摘要:以黄瓜为供试作物,进行常规区、诊断区、缓效肥料区三个对比试验,定期速测黄瓜叶柄汁液硝态氮浓度,分析与黄瓜产量的关系,建立氮素营养诊断指标。结果表明,黄瓜采收期叶柄汁液硝态氮诊断指标可以确定为3?250~4?100×10-6。
摘要:对不同铜元素初始浓度的黄棕壤进行小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Cu作为作物生长发育必需元素,在土壤中的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小麦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一旦土壤中Cu浓度超过临界浓度,其危害作用显著,随着土壤中Cu元素浓度的提高,小麦体内吸收的Cu也增多,影响植株生长及产品质量;根据食品中铜限量卫生标准,可初步确定在黄棕壤中对于小麦生长的Cu元素环境容量为115?mg/kg。
摘要:农业节水系统是一个复合系统,它由认识系统、机制系统、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四大系统组成。换而言之,这四大系统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决策论,也就是有了对问题的正确认识。采用了正确的分析方法,才可以对事物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合理的建议。以往水利工作者在谈论农业节水时更多的是从技术层面上谈节水或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上谈节水,这样容易忽略节水这个大系统中的核心问题--生态水权的问题,所节之水是否侵占了生态水权的水,是否节约的是自身应得水量中的那部分水量。本文试图从节水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的四大系统对新疆农业节水战略作初步探讨。
摘要:通过对连云港市农业节水灌溉的调查总结,分析了该市在农业灌溉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该市今后的节水目标和节水措施。
摘要:介绍了东海县丘陵山区节水农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和实施情况,论述了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认为丘陵山区节水农业示范园区最关键的是搞好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设施农业。
摘要:探讨了太阳能的液体单相显热贮存。因水的比热和密度大,水作为贮热介质是最好的,故重点讨论水的热贮存。首先建立了贮热水箱热平衡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可知合理地确定水箱容积对负载用热的保证非常重要,可以限制水箱中水温的峰谷差,避免水箱中的水沸腾;同量热水,一个大热水贮存装置要优于多个小贮存装置;设计水箱时应选择同容积下具有最小表面积的外形以及绝热性能好的材料,以减小水箱自身散热损失。
摘要:国内城市污水处理的范围扩大,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中所占比例的提高,导致城市污水中的COD比例较高,而且氮、磷的含量较大,传统的AB法工艺(吸附)生化降解工艺难以适应。在设计中,根据新的除磷脱氮机理,滕州市污水处理工程进行了工艺改进,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通过对连云港市农村水利建设的调查总结,分析了当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农田水利工程在现状、投入、服务对象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如何通过观念转变来加强农村水利工作,拓宽农田水利工程筹资渠道,建立健全“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管理制度。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在满足人类需要、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造成水生生物物种及数量的减少,水利工程设计时应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这种不利影响。
摘要:重点介绍连云港地区的水资源现状,针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结合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对市区水环境污染及污染物的具体来源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为改善该市城区水环境所采取的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加大河道综合整治力度、利用闸站调水冲污、积极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等做法;同时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改善水环境提出要加快治污设施的建设和加大城市水务一体化的改革力度等,强调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摘要:在我国较大型的抽水站中,淮阴第二抽水站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集中监控技术对抽水站电气设备进行远程集中监控。本文重点介绍淮阴第二抽水站计算机集中监控系统的组成和配置、功能与特性,以及系统投入运行以来的情况。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