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S2):1-3.
摘要: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部对全国高校的办学水平的综合考核。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十字方针是高校迎评工作的指导思想。本文从迎评促建,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角度阐述了我校加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加强本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实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再教育工程,以及建立河海大学本科教学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等主要做法。
2004(S2):4-5.
摘要:科学发展观对推动和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学校的一件大事。本文认为,转变育人观念,解放教育思想,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本科教学评估的各项工作,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事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
2004(S2):6-7.
摘要:“教学质量监控”是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主要观测点之一。科学、合理的评价原则、评价形式与监控指标体系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2004(S2):8-9.
摘要:结合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办学现状,提出了从办学状况、办学条件、办学机构、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等五个方面创新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质量认证体系,设置高等教育中介机构实施评估和监控职能,同时,提出了确保有效评估的保障措施,以切实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
2004(S2):10-12.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每年都有大批的青年教师走上教学岗位。培养青年教师,是关系教育事业兴衰的大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青年教师教育素质的现状,详细阐述了实践中培养青年教师的一些做法,进而又提出了再培养的设想,可为高校的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2004(S2):13-14.
摘要:研究生德育工作是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导师应切实肩负起授业、育人的工作,重视心理咨询工作,加强人格教育,采取新思维,探索新方法,德育工作进社区、进宿舍,把德育工作落实到最基层。
2004(S2):15-17.
摘要:学风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七大指标之一。学风是反映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指标,学风建设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关系非常密切。学风建设要从影响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入手,要加强操作层面的研究和实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004(S2):18-19.
摘要: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集高尚的思想品德、人格素养和超群的文化知识于一身,真正成为社会栋梁之材,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
2004(S2):20-23.
摘要:以创新理论为依据,探讨教育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推进教育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2004(S2):24-25.
摘要:为创人才培养精品工程,准备以土木工程综革班(试点班为改革先导,加大改革力度,使之真正成为我校05年评优项目中的一个闪光亮点。
2004(S2):26-29.
摘要:提出知识结构评价概念,对于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概括知识结构概念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知识结构概念的一般表述,指出知识结构概念的丰富外延。分析工科大学生知识结构元素及基本特征,提出大学生知识结构评价类型的分类方法,结合工科教育的一般问题探讨了工科大学生知识结构评价方法。
2004(S2):30-32.
摘要: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负面的效应。对南京3所高校的大一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的研究表明,学生上网的目的以娱乐为主,网络聊天和玩游戏、看电影占去了他们大部分上网时间;同时,网络中的良莠并存的信息的传播会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从而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学校应当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高效地利用网络。
2004(S2):33-35.
摘要:分析了高校贫困生的典型心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及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2004(S2):36-38.
摘要: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就业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就业已经越来越难。本文梳理了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就业难的对策。
2004(S2):39-41.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高等教育管理的创新是高等教育寻求发展与突破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摆在所有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高等教育管理唯有从根本意义上深化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创新,加强高等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才能全面加强高等教育管理同市场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协调,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004(S2):42-43.
摘要:回顾了我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在教学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2004(S2):44-46.
摘要: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挥考试应有的积极作用是目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根据考试功能作用和目前考试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考试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2004(S2):47-48.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分析,比较英美两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模式,找出值得我国高等教育评估需要借鉴的方面。论述在高等教育 大众化背景下如何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多元化。
2004(S2):49-51.
摘要:学分制教学计划的弹性化,考核多样化,成绩数据信息量大,学生成绩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结合我校的成绩管理实践探讨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
2004(S2):52-53.
摘要: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课程教学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能力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从建立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方面,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加以具体规划,并且强调课程的基本要求、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教学方法,使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2004(S2):54.
摘要:介绍了“工程项目估价”课程质量保证文件编写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意义,重点介绍了该课程教学方式及其示例。
2004(S2):55-57.
摘要:就理论力学课程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探讨,主要有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学方式及教案示例,质量控制点和控制标准等。
2004(S2):58-59.
摘要:工程制图是图示、图解的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可以规范制图课程教学和教学评价,基于工程制图课程任务制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需要注重对图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提高对图的认知能力,以利于后续的知识拓展和能力发挥。在课程教学中发挥工程制图特有的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2004(S2):60-62.
摘要:为了较好地配合河海大学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推行,本文以商法课程为例,在阐述了商法课程质量保证体系构建意义的基础上,对商法课程质量保证文件的编制从质量保证要求、教学方式及示例、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控制标准三大方面做了详细说明,并就商法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具体建议:质量保证文件的编制应具有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应建立有效的课程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机制;加强宣传力度。
2004(S2):63-64.
摘要:课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如何保证质量,80/20法则给我们以启示:独特的思考方向与分析方法。“有所为,有所不为”,善于把握关键。80/20法则作为全球品质革命的中心思想,有助于建立合理的教育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和课程体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2004(S2):65-67.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后,教学质量就成为高等教育能否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因此,建立完善的实时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势在必行,根据高等教育产品观所设立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系统可以正确反映高等教育质量状况,在教学质量实时监控系统的作用下,可以有效地提升高等教育产品质量。
2004(S2):68-70.
摘要: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相关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课程不仅对于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
2004(S2):71-72.
摘要:分析不同教育产品观,包括教育组织无产品观、学生产品观、教育服务产品观等,研究教育组织与学生在提高教育服务质量方面的相互关系,提出教育组织的产品类型和顾客类型,并提出确保优质教育服务质量的对策。
2004(S2):73-75.
摘要:阐述了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工程类高校的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诸如教材老化问题;师资队伍的自我繁殖问题;学习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教学相长问题和创造性学习等问题,并做了分析,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改进意见。
2004(S2):76-79.
摘要:人才培养是通过逐步实施教学过程并最终体现的,要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教学过程,没有艰苦的“过程”,也就不能奢谈“结果”。应当研究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整体上的最优功能。从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观点出发,根据教学要素按照教学规律实施教学全过程。教学过程不局限于课堂,应包括课外。各种实践活动或社会活动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师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应特别加以重视和强调。
2004(S2):80-81.
摘要:以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为指导,结合作者讲授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经验,一方面强调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组织严谨、逻辑性很强的经济科学,要求教师组织教学内容围绕这一学科结构进行;另一方面,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由于经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必然会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教师也必须适当地介绍和讲解一些不同的观点,启发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4(S2):82-84.
摘要:新的世纪给我国的法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民法学本身性质的分析,认为我国民法教学的培养目标应是法律应用性人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引“案例分析”于民法教学过程之中,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模拟法庭的建议。
2004(S2):85-86.
摘要: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出发,论述了编制“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指导书的必要性,提出了编制课程教学指导书应体现课程的特点,课程教学指导书应不断修订及编制课程教学指导书应注意体现大学课程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等观点。
2004(S2):87-88].
摘要:在VisualFoxPro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学中采用倒叙法,采用“一个完整的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的教学思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论的学习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性教学环节必不可少。
2004(S2):89-91.
摘要:“几何与代数”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应从以下方面进行:①精心酝酿教材和教辅材料;②注意课程建设的规范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③采取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方法进行课堂教学;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改革上新台阶。
2004(S2):92-93.
摘要: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本文就“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作一初探。
2004(S2):94-96.
摘要:在分析我国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劳动经济学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2004(S2):97-100.
摘要:问卷调查与分析表明,理工科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所具备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使教学缺乏必要的知识文化背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应当了解教学对象的知识背景、价值倾向、学习态度及群体分层,找到学生中的支持因素,做到因材施教。
2004(S2):101-103.
摘要:“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但其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课程内容的准确把握,以及如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等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探析。
2004(S2):104-106.
摘要:简述了通信工程专业开设“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探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内容包括: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启发式教学方式、发现式教学方式和应用式教学方式的探讨等。
2004(S2):107-109.
摘要:根据VB程序设计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基本特征,通过这几年《VB程序设计》课程全方位的改革与实践,提出启发式与互动式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多媒体教学更具有活力。
2004(S2):110-111.
摘要:通过分析操作系统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针对目前学生学习中较少参与课堂互动的情况,拟探索一些加强课堂互动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004(S2):112-113.
摘要:“抽水蓄能电站”课程是水工专业的主干课程“水电站”必要的补充和延伸。鉴于近几年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迅速发展,要求水工专业学生在掌握常规水电站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抽水蓄能电站相关的知识点。“抽水蓄能电站”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且有效融合了常规水电站的内容,因此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确定本课程的教学思路: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吸取相关专业知识、兼顾并行课程进度、突出课程教学重点。
2004(S2):114-116.
摘要:从数学史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能激励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可激励学生勤奋向上;数学史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应用数学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美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数学史思想对大学数学素质教育的作用。
2004(S2):117-118.
摘要:通过对数学的纯粹性和应用性,数学的思想性和技术性以及数学的逻辑性与直觉性三个方面的阐述和论证,提出了数学教学中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思维与技巧相结合以及严密逻辑与情理推导相结合的教学观念。
2004(S2):119-121.
摘要: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突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不仅是改进英语教学现状使然,而且也是新世纪造就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本文对怎样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及怎样搞好口语教学提出了几点看法。
2004(S2):122-123.
摘要:双语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的极具有可操作性的手段。文章分析了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需考虑的因素以及依据考虑因素选择Internet导论课程为双语教学课程的原因,接着结合Internet导论课程讨论了如何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的方法。
2004(S2):124-125.
摘要: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及河海大学建设与发展目标,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与目标、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硬件建设以及学风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2004(S2):126-129.
摘要:总结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强调其对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针对参赛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为提高我校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2004(S2):130-132.
摘要:实验教学既是理论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育部制定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背景下,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更是刻不容缓。本文通过河海大学水力学实验的改革与探索,得出了一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益经验。
2004(S2):133-134.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的数据库实验教学交互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新模式。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运用该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04(S2):135-137.
摘要:分析了当前工科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对如何改革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实验课程内容,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对物理实验指导教师特别是技术人员的培养进行了分析论述。
2004(S2):138-139.
摘要:介绍了本科教育服务质量保证体系中教学质量保证文件--电工电子综合实验Ⅰ教学指导书的建立及其内容。该教学指导书用于过程与目标控制电路实验教学服务质量,对类似实践教学环节的服务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4(S2):140-141.
摘要:毕业设计是学生融汇理论于实践的重要过程。本文介绍了河海大学市政工程系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主要做法,提出了毕业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2004(S2):142-143.
摘要:为帮助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写好毕业论文,通过对写作过程的论述,得出写作能力的培养包括独立查阅资料、选题准确、善于交流、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内容创新、把握论文总体框架、科学运用论证方法、学会驾驭学术语言等8个方面。
2004(S2):144-147.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实行开放式生产实习的模式,以学生为主、师生结合,确定实习地点和施工现场指导人员。指导教师、学生和现场指导人员共同制定实习计划,确定专业知识教学目标。学生在暑假和开学后4周共计约3个月的时间内,在建设工地完成不少于四周的实习任务。搞好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指导,健全考核方式,增强学生搞好实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2004(S2):150-151.
摘要:本文给出了我校“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现阶段的总体目标和实现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取得的初步成效,提出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2004(S2):155-156.
摘要:通过对全国六大名校的调研,结合自身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和办学思路与实现其设想的八项措施及专业建设的总目标。
2004(S2):157-159.
摘要:社会对信息技术高层次人才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需求空前旺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技术、新概念、新方法不断涌现,这些都为信息学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信工程专业是信息工程类专业。文章从研究信息技术学科群的特点出发,分析了通信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变化过程,讨论了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定位,提出了进行教学改革的设想与措施。
2004(S2):160-162.
摘要:化学是材料学科发展的基础,在新材料的制备、改性、再生、表征和材料工业化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材料学的发展也为化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两者的交叉渗透成为材料学和化学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此,材料专业的化学课程体系应注重体现化学一级学科整体性,重组课程内容。
2004(S2):163-164.
摘要:以组织形象理论为依据,探讨高校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高校整体管理水平,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高校知名度、美誉度,创造高校独有品牌。
2004(S2):165-166.
摘要:着重阐述了高校统计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对高校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2004(S2):167-169.
摘要:加强改进办公室工作,是高校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办公室工作是一个单位的窗口,它直接影响到整个单位的形象。在新形势下,加强改进办公室工作就是要转变办公室的工作职能,创建服务型办公室,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本文就加强改进办公室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
2004(S2):170-172.
摘要:高校的学院办公室在高校系统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中枢功能,对于保证高校系统正常运转、提高办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学院办公室需要团队合作。加强高校学院办公室团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加以探索。学院办公室建设团队要遵循有关原则,即以人为本原则、任务导向原则、团队优化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
2004(S2):173-175.
摘要:以本科教学评估创优为契机,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院资料室专业资料及文献的建设,改变落后的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自动化管理,是本科教学评估创优的需要,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盘活学校存量资产、促进学校图书资料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学院资料室现收藏资料及文献意义的论述,分析当前管理现状,找出影响和制约学院资料及文献管理与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与办法的思考。
2004(S2):176-178.
摘要:对知识经济时代下档案人员应具备的素养进行了初步探讨,先理性审视了档案工作的现状,并阐述了档案人员素养的具体内容,进而分析了档案人员素养的特点,指出提高档案人员素养的基本途径。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