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学习机构支持与成就组织文化探讨

      2006(3):1.

      摘要 (1179) HTML (0) PDF 55.47 K (1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对我国教育机构组织文化调查中可靠的信息为依据,以桑恩得斯和布赫高尼的组织文化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背景为视角,探讨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学习机构组织文化。它着重阐述了寻找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发展机构内部网上交流平台,和提倡组队工作、加强学术交流等组织文化发展策略。

    • 略论廉政伦理内涵及其现代价值目标

      2006(3):1-4.

      摘要 (1083) HTML (0) PDF 45.27 K (15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廉政伦理是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官员廉政行为的软约束体系,包括廉政规范伦理和廉政美德伦理两部分,具有历史继承性、时代变迁性及创新性等特征。不同时代廉政伦理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我国现代廉政伦理追求的价值目标主要包括公正、高效、民主、廉洁以及民道等方面的内容。

    • 社会公正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的分析

      2006(3):5-8.

      摘要 (1109) HTML (0) PDF 95.53 K (1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要实现此目标,就必须首先实现能够体现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的公正而合理的社会公正,来保证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要从机会平等与阶层开放的政治诉求机制、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体现社会公正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机制这三方面来构建保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正的实现机制。

    • 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何种人提供何种支持

      2006(3):9-12.

      摘要 (1247) HTML (0) PDF 78.90 K (1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老年人口社会支持网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何种社会角色提供何种社会支持的问题。研究的结果是:亲属是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的主要来源,朋友则是社交支持的主要提供者。邻居提供小的实际支持和社交支持。工作关系则只提供极少数的社交和情感支持。在亲属中,儿子提供的社会支持的类型最多,而且大都是最重要的实际支持。女儿则提供的是得病时的照顾及一部分情感支持。配偶提供的是心理抑郁和外出时的支持。兄弟姐妹的作用与此类似,主要其解决家庭矛盾并起娱乐陪伴的作用。而其他亲属则主要在看信及借物一类的小事上起作用。

    • “十一五”期间江苏安全生产面临的潜在风险、主要特征及其防范对策

      2006(3):13-18.

      摘要 (1160) HTML (0) PDF 60.04 K (1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安全生产风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安全生产隐患可能引发的,致使大面积生命财产安全遭受重大损失的灾难性社会后果,它已成为现代社会典型的“社会风险”之一。“十一五”期间,江苏安全生产仍面临危险化学品灾害、人员密集场所特大事故及道路桥梁安全隐患三大潜在风险的挑战。江苏安全生产潜在风险具有分布行业的差异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诱发原因的趋同性、识别信号的隐蔽性、防范要求的系统性等主要特征。防范安全生产风险应在实施“科学发展”战略、深化专项整治、加强源头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与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制定相应对策。

    • 我国民间组织支持弱势群体的走向探索

      2006(3):19-22.

      摘要 (1154) HTML (0) PDF 53.23 K (1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民间组织是支持弱势群体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当前中国,民间组织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却很小。本文从加强与社会环境系统互动、创新支持模式、转变政府职能三个维度来探索民间组织支持弱势群体的走向,从而构筑弱势群体的“铁三角”式的支持体系,促使民间组织成为弱势群体支持主体中辅助政府的“有力的手”。

    • 想象竞合犯中的“行为”与“罪过”探析

      2006(3):23-26.

      摘要 (1126) HTML (0) PDF 49.86 K (16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原则依赖于对其罪数本质的准确判断,自然意义上的一行为实质上为数个犯罪行为之竞合,且数个罪过的共同存在,都证明了想象竞合犯为实质数罪,对其实行数罪并罚是其行为、罪过本质的必然要求。

    • 论我国国家赔偿标准的提高

      2006(3):27-30.

      摘要 (1108) HTML (0) PDF 69.21 K (1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家赔偿标准过低是我国《国家赔偿法》的一大问题,亟待改变。应采用补偿性和惩罚性相结合的原则确立赔偿标准。本文从公民人身自由权、公民生命健康权、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四个方面对赔偿标准的提高进行了具体研究。通过和民事赔偿标准的比较,提出国家赔偿标准应具有合理性和可执行性,结合适用法定标准,尽可能地对受害人的实际损失进行完全赔偿。同时,对有关突出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

    • 长江三角洲准区际统一资源环境保护立法框架研究

      2006(3):31-34.

      摘要 (1053) HTML (0) PDF 75.43 K (1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1世纪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使中国经济形成了转型且区域布局发生了变化,其中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特点和经济发展是中国转型区域的组成部分之一。为实现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立足世界贸易竞争和本区域发展,本文提出了需要有相配套的长江三角洲准区际统一资源环境保护法和区际可持续发展立法,完善中国国际私法的若干建议,目的为使该区域经济贸易具有持久发展的法律保障作为基石。

    •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政府危机管理体制——由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引发的思考

      2006(3):35-39.

      摘要 (1270) HTML (0) PDF 67.52 K (16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和谐社会建设理论为视野,阐述了政府危机管理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审视了我国的立法现状,并分析了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缺陷,进而加以合理的制度设计,以提高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确保和谐社会的实现。

    • 高校科技园孵化器功能发挥的影响要素研析

      2006(3):40-43.

      摘要 (1252) HTML (0) PDF 95.95 K (24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产学研合作平台及企业孵化基地,高校科技园孵化器的宗旨是向科技创业者提供优质的创业环境。本文旨在以苗床理论、地区创造性理论、技术创新理论等解释高校科技园及孵化器产生其成长的理论为基础,提出影响高校科技园孵化器功能发挥的五大基本要素,并揭示高校科技园孵化器功能发挥的关键要素,为高校科技园孵化器建设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 中美贸易差额新估算及中方对策

      2006(3):44-48.

      摘要 (1252) HTML (0) PDF 103.06 K (29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逆差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双边贸易摩擦也日益加剧,给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本文基于对1994-2004年中美双边贸易差额的分析研究,剔除统计不对称及增值率因素,重估十年来双边贸易差额范围, 进一步全面探讨中美不平衡贸易政治、经济等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为了平衡中美贸易,中方应采取的对策:应推进新贸易统计方法的研究实施;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加快产业的升级换代;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展技术贸易;企业应该采取措施缓解中美贸易摩擦。

    • 大学生外语焦虑状况调查及其对策

      2006(3):49-53.

      摘要 (1189) HTML (0) PDF 82.98 K (1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问卷的方式对301名大学生进行了外语焦虑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受到较强的焦虑感;外语焦虑和外语学习效果之间呈现极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焦虑程度越高,对于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越大。本文还针对以上发现提出了一些减轻焦虑的对策。

    • 面子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的应用

      2006(3):54-57.

      摘要 (1316) HTML (0) PDF 41.06 K (16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为基础,通过课堂观察、课堂录音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以五位大学英语教师并辅以62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和调查对象,探究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做出提问和反馈时对学生面子维护的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提问和反馈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面子维护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在师生互动中维护学生面子的措施和意义。

    • 只有科学定位,才有稳固地位——“大学语文”如何走出困境

      2006(3):58-60.

      摘要 (1132) HTML (0) PDF 50.93 K (1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学语文” 当下的困境缘于缺少科学的功能定位。要科学地确定“大学语文”的功能,必须弄清语文的本质,承认语言运用训练是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应当从高等教育的属性出发,把握住“大学语文”应有的层次要求和个性特点;同时正视大学生的语言文字技能不能满足社会要求的现实,加强语文技能训练。

    • 大学理工科学生口语交际和沟通能力探析

      2006(3):61-63.

      摘要 (1232) HTML (0) PDF 65.55 K (38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笔者对三所大专院校,共计250名理工科学生的口语交际与沟通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以调查为基础,对他们的口语交际与沟通能力的现状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与方法,旨在为高校更好地培养人才提供科学的参考与依据。

    • 论小说叙事结构与作家思维方式——以《冈底斯的诱惑》、《马桥词典》、《檀香刑》为例

      2006(3):64-66.

      摘要 (1401) HTML (0) PDF 64.39 K (25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说的叙事结构往往是作家思维方式的映像。新时期作家马原、韩少功、莫言力图突破传统叙事的思维模式创造新思维,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冈底斯的诱惑》、《马桥词典》、《檀香刑》体现出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马原的拼贴思维、韩少功的置换思维、莫言的撤退思维代表了新时期叙事结构创新的三种类型,标志着新时期文学在叙事结构上完成了否定之否定阶段,使传统的单向、封闭叙事结构不断走向多元、开放,这是一条不断创新的道路,也是不断进行思维革命的道路。

    • 《天路历程》与《西游记》之平行比较

      2006(3):67-69.

      摘要 (1560) HTML (0) PDF 52.75 K (34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被西方认为最好的少年启蒙读物《天路历程》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同以宗教取材,分别成功地塑造了中西方的古代神话世界。本文试图从文中主人公的出行动因、作者对待新兴阶级的态度和创作动机等方面,从深层次上探究两部小说之间的差异,以加深读者对两部经典著作的认识。

    • 鲁迅与波德莱尔的话语共鸣

      2006(3):70-73.

      摘要 (1300) HTML (0) PDF 52.27 K (2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野草》和《巴黎的忧郁》是鲁迅和波德莱尔的散文诗集,两位伟大的作家选择了相同的文体,运用象征手法,选择特有的意象,表达时代的抑郁和苦闷。由此形成了两者的话语共鸣,体味出新的审美典范。散文诗以其特殊的话语形态表达作者的心理情感及其想象空间,鲁迅与波德莱尔一方面具备写作散文诗的特质,另一方面时代也促成了他们选择这样的话语形态,由此透过两位大作家的文字,我们体味到两者文本之中的话语共鸣,——精神的忧郁、心灵的苦闷;同时也体味到世界文学的共鸣。

    • 晚清译述风尚及其成因探讨

      2006(3):74-77.

      摘要 (1176) HTML (0) PDF 45.41 K (18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晚清翻译是继汉唐佛典翻译之后异域文化的第二次大规模输入,将其定位为“译述”较为适宜。本文梳理了晚清译述风尚从形成到式微的过程,并从译者对佛典翻译的承继,以及潜伏其后的文化心态等几个方面剖析了晚清译述风尚形成的深层原因。

    • 伪书的成因、危害及防范对策

      2006(3):78-80.

      摘要 (1220) HTML (0) PDF 64.79 K (1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伪造虚假信息为标志的图书即伪书的盛行,给不断走向繁荣和发展的新闻出版业制造了不和谐的音符,引起了书业界的震动和反思。剖析伪书的形成的社会经济原因以及产生的社会危害,寻求杜绝伪书生产和流通的对策,对新闻出版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和意义。

    • 利用网络建设学习型社区的意义与构想

      2006(3):81-84.

      摘要 (1239) HTML (0) PDF 48.32 K (1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了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他信息系统建立学习型社区的一些问题。着重阐述了利用网络构建社区教育平台的社会需求、可行性、服务人群及其层次、应采取的设计思想等。最后给出了学习型社区网络教育学习系统的结构。

    • 论“团队学习”及研究生“学习型团队”的建构

      2006(3):85-87.

      摘要 (1858) HTML (0) PDF 66.33 K (1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把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到研究生学习当中,以期通过团队学习 ,改善研究生学习方法、提高研究生学习效果。通过对团队学习的概念以及团队学习的特征、目的的介绍,从学习本质、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分析了研究生为什么要团队学习;就共同愿景的修炼、深度汇谈的掌握和习惯性防卫的消除等方面论述了研究生学习型团队的建构。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