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S1):0.
摘要: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已纳入军事教育体系,此举 符合中国国情军情,有利于优化教育结 构,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完善和建立充满活力的教育运行机制;有利于构建 具 有我军特色的新型军事教育体系。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 军事教育发展创新的举措。
2006(S1):1-3.
摘要: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和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都是值 得珍视的学术瑰宝。本文试图用科学的政治系统分析理论来论证《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若 干观点的合理性。这种新视角的解读有重要意义。重新解读,对当前的体制改革、制度创新 有重要启示,有助于我国当前更好地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问题。
2006(S1):4-5.
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运用的基本方法是唯物主义的 辩证方法,辩证方法包括很多 方面,内容及其丰富,其中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方法和辩证方法。 《 资本论》中揭示出了众多的辩证法范畴,如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等等。《 资 本论》中还大量反映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即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 律。
2006(S1):6-8.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关于形式因的规定是对“形式”概念的扩大化。形式因不 仅指事物的形式结构,而且还是事物的整体,所以可以说形式也规定了事物的本质。而连接 形 式和本质的应该是亚里士多德的灵魂。事物从有形走向无形的关键在于目的,亚里
2006(S1):9-10.
摘要:当代设计艺术审美的多元化,对长期以来处于中国审美 统治地位的传统美学造成强大的冲击。设计审美的多重性由文化的多重性造成。社会各界对 于中西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推动作用见仁见智。本文寻找传统被人们遗忘的原因,并对如 何正确认识当代的艺术趣味发表见解。
2006(S1):11-13.
摘要:科学技术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的现状出发, 从现实出发分析其原因,揭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增加科技投入、建立与市场 相适应的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机制是当前我国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2006(S1):14-16.
摘要:教育在社会分层要素中的比重加大,意味着下层人士向 上流动的可能性增大。人们由此推断教育能通过为社会中、下层成员提供机遇而推进社会公 平。问题在于,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 前提是教育本身是公平的,即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建立在教育考核,特别是高 考 基础上人才选拔机制是公平的。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出身不同,所处的社会初始位置不同,其 受 教育的机会是不同的。我们应当用合理的公共政策解决人们由于初始社会位置不同所造成的 差异,建立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用政策手段来促进教育公平。
2006(S1):17-19.
摘要:诚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之一。实际的市场经济中却出现诸多与诚信 相悖现象,与构建和谐社会格格不入。本文试图通过对市场诚信缺失的表象,成因以及后果 的分析,来探讨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市场诚信的构建。
2006(S1):20-22.
摘要:对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问题的研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 成部分。深入探讨毛泽东有关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问题研究的思想体系,包括共产党执政的基 础,共产党执政的目的以及共产党执政的保障等,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都具有重 大的意义。
2006(S1):23-25.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人中,入仕成为大多数人毕生的选择。文人们一开始读书就注定与耕地 侍 农无缘,夜间读书的习惯更使他们与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相区别。这是 他 们对农民另眼相看之始。从手卷经书起,文人就为融入上层统治阶级集团分享既得利益 而努力着。 礼仪、科举及父母官的种种特权使在位者享受着特权,同时也使志于官位者孜孜于特权。本 文探寻了官本位的成因及其影响,揭示官本位下人们的种种心理特征。
2006(S1):26-28.
摘要: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实行已近5年。5年来,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适用频率低、可 操作性差的现状不容忽视。学理界对该制度存在的众多问题的争议也从未因具体 法规 的出台而停息过。基于此,本文对该制度的相关缺陷进行了反思,对相关争议进行了澄清, 以求对该制度的完善有一个宏观方向性的认识。
2006(S1):29-31.
摘要:仲裁庭自行取证制度设计上的不合理直接影响到我国仲裁功能的发挥,鉴于仲裁取证 权有其理论上和现实上存在的必要性,进一步的完善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才是主旨。
2006(S1):32-34.
摘要:我国劳务派遣的迅速发展,对于解决下岗失业人 员的再就业,促进农村劳 动力 跨省市有序流动,满足企业不同类型人员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劳务派遣就业在 我 国发展时间不长,相应的法律法规基本上是空白,因此,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 解决。本文对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正在起草的劳动合同法提出建议。
2006(S1):35-38.
摘要:本文对罗马法系、英美法系、德国法系的一些国家的未 成年人的缔约能力制度进 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同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缔约能力的规定进行了比较,指出我国法律中关于 未成年人的缔约能力问题的规定存在一些法律问题。由此本文提出了在我国立法中完善我国 的未成年人缔约能力的具体设想。
2006(S1):39-42.
摘要:本文从经济法主体的角度出发,以中国民营企业中的家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家族 成员对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掌握状况的不同,把 家 族企业分为三种类型,并阐述了家族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治理结构。我 们 认为治理结构的选择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性,每一个企业都应在特定约束条件下来寻 找对其最为有效也最为合适的治理模式。同时,针对治理模式及企业制度存在的问题,以企 业内部的文化制度改革,外部的国家政策规制为导向,多方面探索家族企业健康规范发展。
2006(S1):43-46.
摘要:循环经济范式的建立实质上是一种科技范式的革命。生态化科技创新已日益成为支撑 和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构成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为此,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 政府支持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新鲜血液。
2006(S1):49-51.
摘要:从城市垃圾现状出发,指出垃圾危机的严重性,并分析了垃圾危机产生的根源——消费主 义。在批判和反思消费主义价值观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持续消费的发展 战略,并建设性地提出用可持续消费的生活方式合理解决垃圾危机。
2006(S1):52-54.
摘要:基于响水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个基本问题,给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使响水农业实现转型的途径 ,并提出了几项配套措施。
2006(S1):55-58.
摘要:在英美女性主义者看来,独立的女性文学传统是一个确定不疑的理论支点。弗吉尼 亚 ·伍尔夫作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先驱,从史的角度证明此观点,为英美后世的女性主义者 们 树立了一种信心和规范。其后,肖瓦尔特、艾伦·莫尔斯、吉尔伯特和古芭等人沿着伍尔夫 的脚步继续深入探索,并分别提出独立的理论见解,虽有各自的缺陷和盲点,但她们敢于和 菲〖JP2〗 勒斯文学传统相抗衡的勇气势必给后世的女性主义者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事实上,传统 总是为了适应特殊的需要而被创造出来,当英美女性主义者刻意地树立传统时,不自觉地 将 自己置身于父权制同盟的地位,削弱了女性主义全方位的颠覆力量,在这一点上,法国女性 主义者们的解构立场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借鉴。
2006(S1):59-61.
摘要:《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一部长篇巨著,十几年来依然 魅力不减,而且越来越受读 者 的喜爱,可见在平实的文字下必然有不平凡的力量。作品贴近生活,有很强的现实感;始终 洋 溢昂扬的奋斗精神给人们无限的信心与希望;浓浓的深情震撼人心……就是这些不平凡的力 量造就了这部伟大的作品,激励了千千万万处于逆境中的读者,还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 续温暖人心。
2006(S1):62-64.
摘要:中唐古文运动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一次自发的文学革 新运动。其深刻的思想渊源是通 过建立新的儒学体系来修复失坠的中央集权,以重新确立封建大一统的权威性和社会思想秩 序;通过对佛教道教的深层批判来争夺儒学在思想界的绝对地位的。它也是当时文人在政治 斗争失利的情况下转而向思想界、文学界表达政治理想和国家思想统一愿望的表现方式和斗 争工具。
2006(S1):65-68.
摘要:本文分析了英汉主语的差异及其原因,指出汉译英中主 语确定的重要性,初步探讨了汉译英中主语的确定策略,以求得到高质量的译文。
2006(S1):69-72.
摘要:礼貌语言策略作为在商务谈判中应用广泛、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加强谈判者之间的 信 任,增加谈判成功的机会。本文尝试以“礼貌大同策略”为理论框架,从如何提出请求以及 如何拒绝请求的角度,结合商务谈判的实例,讨论分析礼貌的合理运用,总结礼貌语言策略 。
2006(S1):73-75.
摘要:交际策略是指说话者用于克服表达中遇到困难时所采用的技巧。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 目的是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而如何利用有限的语言资源和避免交际失败是交际能力的重要 体现。强调交际策略对交际能力的重要作用,指出通过策略训练可以提高学习者交际能力, 并最终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
2006(S1):76-77.
摘要:服务大目标是邹韬奋编辑思想的精髓,大目标事关国计民生,编辑要为此做好服务 ,就 必须认清自己在大事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摆正以下3个关系即大目标与编辑工作是主、从关 系,编辑工作与其他工作是相互配合的关系,社会总成就与编辑的贡献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同时他还指出,服务大目标的最终归宿是奉献引人向上的精神食粮。
2006(S1):78-80.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英语经贸类文章与人们的关系日益密切,成为人们了解全 球经 济动态的重要窗口。本文旨在通过实例分析,阐述修辞格在增强该类文章语言可读性,提高 文 章表达效果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便给中国的新闻从业人员及广大英语学习者以帮助。
2006(S1):81-83.
摘要:临终关怀和安乐死都是医学道德在生命终末期的具体体 现。两者目标是一致的,两 者不同的是偏重活与死的尊严。临终关怀既延长生命的量,亦提高生命的质,安乐死是终止 生 命。安乐死应属于临终关怀范畴之内,且为临终关怀的一小部分。两者不应对立,而应该和 谐的统一起来。
2006(S1):84-87.
摘要:在我国,社区服务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新兴社会 服务业,是工业化、城市 化的产物。本文从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历程和概况入手,分析社区服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并对社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2006(S1):88-89.
摘要:妈祖文化源远流长,跨越国界。由于琉球与中国的航路 险恶, 妈祖 信仰也逐渐深入人心。本文就妈祖信仰与中国册封琉球使臣两者关系为出发点,探究琉球妈 祖信仰的情况和源流。并试图从明清时期中国册封琉球使团祭祀活动,如修祀行香、言神请 封、扶持和建修妈祖庙宇等方面,借以说明中国册封琉球使臣对于琉球的妈祖信仰起到的介 绍和传播的重要作用。
2006(S1):90-93.
摘要:苏共二十大并不是中苏同盟关系破裂的标志,台海危机 及赫鲁晓夫批评中国人民公社并撤出在华专家才是导致中苏同盟关系破裂的两个主要 事件。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追求的矛盾,以意识形态的同一性掩盖国家利益的差异性;把党 际关系等同于国家关系也是同盟关系破裂的重要原因。
2006(S1):94-96.
摘要:中国传统思维中的道德本位、忠君本位、家族本位,也即“三本位”,三位一体共同 形 成了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存在的思想基础。只有皇帝本人用道德的力量感染人,全国上下才能 毫无它心的向统治阶级推崇的道德准则看齐。个人的人身权利、人格尊严不会得到任何法律 的保护,皇帝即是法律,所以要求得保护就只能在黄帝身上做文章。“三本位”思维模式的 存在是妨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革新和进步的重要根源。
2006(S1):96-98.
摘要: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 作为毕业和取得学位标准的一 种 教学管理制度。它与学年制相对应,最大的特点是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 施 教,有利于培养多规格、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各高校正处于由学年制到学分制的改革 过程中。学分制改革在管理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必须构建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 制。
2006(S1):99-100.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包含文化因素,但由于第二 语言教学是一种跨文化的教学,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有关的文化知识和文化因素也 就必然地成为第二语言教 学的内容之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跨文化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化学是对外 汉语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中必须涉及文化。
2006(S1):101-103.
摘要:“否定”在语义学里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一般情况下,否定词及含有明显否定词 或词 组的结构都表示否定意义。且否定多是对他人意见的反驳,对他人的批判,对其他事物的否 认 等等。这些往往都被视为是“消极的”。但在语言实践中否定并非总是消极的,其非否定意 义的用法也非常广泛,它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语言运用的活力,而且它甚至可以表达比一般肯 定句更强烈的肯定意义和赞扬意义。
2006(S1):104-106.
摘要:从普遍语用能力和语用迁移概念入手,指出成人外语学 习者已经具备了大量 的语用能力与交际策略,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能够有效地使用这些知识与策略。 因此,外语教学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成功交际所需要的策略,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普遍语用能力 与 语用迁移,并且有效地将它应用到外语的使用中。本文提出了显性教学的方法,提供给学生 完善的课堂环境,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学习者的语用意识和练习语用能力。
2006(S1):107-108.
摘要:英语阅读不仅是大学英语课的主要教学培养目标也是生活和工作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 重要手段。但鉴于英语阅读是许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与主要障碍,本文试图分析影 响其阅读理解和速度的因素,探讨其对策。以期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技能,更好地为大学 英语的教与学服务。
2006(S1):109-112.
摘要:对我国外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原因分析,并依据Krashen 的 语言输入假设理论从语言学习的输入输出角度作了一些理论分析,特别强调了语料输入的重 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多途径有效的语言输入,旨在提出改进的思路,推动外语口语教学和提 高学习者口语交际的能力。
2006(S1):119-121.
摘要:备课不仅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践行“以人为本”理念 的体现,因此,备课不再是教 材内 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而应该切实转变传统观 念,为学生制定全面的学习目标;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认真挖 掘教 材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客观分析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充 分估 计学习差异,为学生构建弹性的学习方案;课前预案与课中记录、调适与课后反思相结合等 。
2006(S1):122-125.
摘要: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 相关理论指导。本文从理论角度,联系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际,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 基本功能、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性要求等三大方面进行 探讨。
2006(S1):126-127.
摘要:基于高教管理者针对新时期国家有关政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和新举措,本文在总结学生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提出了 一些新的思想和解决办法。
2006(S1):128-129.
摘要: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专业化不强”、“职责不明晰”、“结构不合理” 等问题在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当前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造成了 一定的影响。而走辅导员专业化的道路,是 新 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项有效措施。为此,本文将对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意义和 途径提出自己的认识。
2006(S1):130-132.
摘要:后进生的转化在班级管理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担任班 主 任工作实践,对后进生的含义、表现及其成因作了分析,并着重就如何做好其转化工作进行 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2006(S1):133-135.
摘要:首先讨论了食品安全标准的概念和作用,然后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 ,指 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存在与国际标准不接轨的现象比较突出、体系结构设计不够合理、 重要标准的支撑技术研究薄弱、部分食品安全标准的实施较差等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 决对策。
2006(S1):136-138.
摘要:中国高校未来发展方向是建设信息化和数字化校园。办公自动化(OA)建设是高校信 息 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北京师范大学OA建设的具体情况出发,通过介绍北师大OA系 统的各个功能模块特点,展示了OA系统给高校工作带来的好处。
2006(S1):139-141.
摘要:本文首先对持续性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再阐述了科技与 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最后,对科技创新的可持续性与非可持续性进行了比较。
2006(S1):142-144.
摘要:高速公路建设能否有效顺利进行,与科学管理和正确决策关系极大。正确认识管理的 科 学性、决策的正确性以及配合的全面性,对顺利施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有直接的重要影 响;本文以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实录的形式,强调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管理决策的重要性 ,对类似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地方具有指导意义。
2006(S1):145-146.
摘要:针对国有工程施工企业推行单机(车)核算后,对怎样完善制度、提高效能、探索 新 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机务管理的新方法,论述了如何加强机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机务部门 的技术保证监督作用。
2006(S1):147-150.
摘要:村级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问题始终是广大农民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农 村 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村级财务管理直接影响到村级班子的团结,关系到党群、 干群关系的融洽和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对目前村级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问题中存在的 问题开展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若干对策。
2006(S1):153-154.
摘要:国有企业转制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问题,比如员工的心态调整、员工的思想转变如何 疏 导等,就如何做好员工思想观念、心理情绪的剖析,准确把握企业职工的思想脉络,找到企 业改制过程中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和切入点。
2006(S1):155-156.
摘要:高校工会应根据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组织开展各项群众性、参 与 性的活动,寓教于文、寓教于体、寓教于美,以充分发挥高校工会活动的优势和作用,实现 创建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的目标。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