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4):1-3.
摘要:在社会资源过渡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不断变化的形势下,根治水环境污染与恶化仅靠技术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运用水文化的力量加以推动。本文从开展水文化研究与教育的重要意义入手,全面总结了水文化研究与教育的特点与不足,探讨了水文化研究与教育的途径和方式,特别强调了水文化研究与教育必须做到双轮驱动。
2007(4):12-17.
摘要:政治认识论秉有哲学认识论的反思性特质,是政治知识的知识,主要关注政治思维方式。对中国近现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想研究的历史性论述表明,尽管遭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扭曲,中国近现代以来对西方政治文明的认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内核、从片面到完整、从感性直观到理性反思的上升过程。维特根斯坦的“世界图景”理论提示我们,对西方政治文明的认知应实现从政治认识到政治认识论的范式转换。
2007(4):18-21.
摘要: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张闻天提出过一系列关于保持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思想:党要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他认为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需要,也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重温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党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7(4):22-24.
摘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准确把握江泽民同志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德治与法治的相互关联以及建设法治国家的主要途径等法治思想,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2007(4):25-27.
摘要:从循环经济角度出发,提出了按照集群与资源的关联程度将产业集群分成链环依托型和 网络共生型产业集群两种类型,着重在资源关联强度、结构特征、集群形成及驱动机制、集群地理边界和规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提出了针对两种类型产业集群的政策设计的不同思路。
2007(4):28-30.
摘要:从有限理性的进化博弈视野出发,分析民工荒现象出现的演化机理,将处于相同境况的民工视为一个群体,将民工个体的决策置身于民工群体决策中,则个体民工选择某种策略从民工群体角度来看就是以一定的概率选择该种策略。面对收益与风险并存的民工流动,民工荒进化稳定策略形成不但取决于区域企业需求的特性,而且依赖于民工群体间相互竞争的策略。
2007(4):31-34.
摘要: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行业分类和总资产规模(相差在5%以内)选取了2001~2002年被ST的公司和正常公司各28家作为训练样本,2004年被ST的公司和正常公司各28家作为检验样本, 运用3种独立的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主成分分析预警模型、线性判别预警模型和逻辑回归预警模型。通过模型比较发现,逻辑回归模型的效果要优于另外两种模型,具有较高的判别准确率。实证研究表明,这种预警模型适用于各个行业,对中国企业的财务危机的预测与防范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007(4):35-39.
摘要:当前滥用反倾销已成为某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重要手段,严重扭曲了自由竞争的贸易秩序。我国连续12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但是我国对进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案件却很少。与具有丰富反倾销经验国家的相关法律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在适用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缺陷。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对于倾销的认定存在缺陷,对损害确定的规定比较粗糙,缺少“交叉累积”、反税收问题等的规定,对因果关系的程度缺乏认定,缺少“代表第三国的反倾销行为”的条款,“公共利益”条款尚不完善,对反倾销程序的规定存在缺陷,司法审查机制不具体。应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反倾销法律体系,保护我国的民族产业。
2007(4):40-43.
摘要:比较研究北京、上海、福建等省市政府制定的劳动者派遣政策,无论是政策目标表述还是政策方案设计,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政策方案分别依据“一重劳动关系”说和“双重劳动关系”说来设计,对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和对派遣机构与要派企业的规制也有宽严不同程度的区别。政策的价值取向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到注重派遣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和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反映了政府发展观的转变。地方政府的立法实践,为中央政府制定统一的劳动者派遣政策提供了参考。
2007(4):44-47.
摘要:政府采购监督体系有助于我国廉政建设,有助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节约采购资金,还有利于实现自主创新等政策目标。然而我国现有的政府采购监督法律体系不完善,还存在政府采购仅限于流程监督,缺乏专业的外部监督,缺乏有效的质疑投诉体系等问题。必须完善政府采购监督法律法规,重新构建包括内部监督、外部专业监督、社会监督、有效的投诉质疑救济制度在内的监督体系,以确保政府采购市场规范、高效的运行,实现政府采购的各项政策目标。
2007(4):48-50.
摘要:个人知识管理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知识收集、整理、应用习惯,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工作绩效。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有信息技术检索、评估、组织、分析等。架构于个人知识三维情报网和个人知识管理体系,以实施个人知识管理。
2007(4):51-54.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七十四条试图结束开发商和业主之间车位和车库权属纷争,但表述模糊,无可操作性。从车位和车库的区分界定以及物权理论来看,车位应归业主共有,车库作为独立的物权客体可以归开发商或者业主所有,但是车位和车库的产权无论归属于谁,都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这里“首先满足”是指优先使用、购买和租赁等权利。
2007(4):55-58.
摘要: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特有的权利,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尤其是我国政府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沉默权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我国的国情,对沉默权应当予以必要的限制。当前,要在保障人权与惩治犯罪相统一的前提下,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
2007(4):59-61.
摘要:以《俄狄浦斯王》和《还乡》两部不同时代的悲剧作品为代表,从主题、悲剧效果、悲剧成因、悲剧主人公身份以及悲剧表现手段等方面探讨古典悲剧与现代悲剧的异同。
2007(4):62-64.
摘要:通过对《伤逝》中涓生与子君的爱情婚姻悲剧的具体分析,指出文本存在着启蒙意识、封建意识、生存意识与忏悔意识等多种意识形态,并且各种观念之间相互驳诘与渗透,文本的多重主题因此体现出“对话性”的特点。《伤逝》显示了作者矛盾性思维的复杂性与未完成性,并且具有某种哲学品格。
2007(4):65-68.
摘要:运用东方主义和后殖民女性主义批判来分析李昌瑞的新作《在高处》中主要人物之间扭曲疏远的关系,以此展现隐匿其中的复杂的政治文化信念。通过质疑权威叙述者的叙事,揭示东方主义和白人男权至上论的危害,李昌瑞的作品展现了亚裔女性对社会权力话语和种族歧视的反叛。
2007(4):69-72.
摘要:对已有的关于网络道德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从概念范畴探讨了网络道德和网络伦理的关系,进行理论建构,分析了网络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并对网络道德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的5个主要方向进行展望。
2007(4):73-75.
摘要:对大学生求职诚信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人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用人单位之间诚实有序和谐发展。本文从伦理学、法学和经济学角度诠释诚信的内涵,在阐述大学生求职诚信教育意义的基础上,讨论了大学生求职诚信的主体性、内生性、基础性等特征。
2007(4):76-78.
摘要:国防生具有在校大学生和未来军队干部的双重身份,在强化理想信念、专业知识和军政训练的同时,必须努力锻造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对国防生情绪变化特点的分析,以及常见情绪困扰的透视,提出了国防生情绪自我调适的多种方法,有助于国防生人格的塑造,避免各种不良情绪,促进国防生的全面发展。
2007(4):79-81.
摘要:提高学生组织的影响力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分析学生组织影响力的重要性及影响力成因,探讨构建学生组织的影响力,必须加强对学生组织工作的引导和管理,注重干部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强化学生组织的制度和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组织活动的开展。
2007(4):82-84.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也是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现状和缺失的原因,提出要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覆盖和渗透作用,加强班集体等团队的管理,发挥大学生“三自”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广大教师的示范作用等途径,切实提高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教育培养实效。
2007(4):85-88.
摘要:我国学术期刊的网络出版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直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者主要从编辑自身如何应对网络出版的挑战、网络著作权的保护、期刊网络出版的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研究的视野不够开阔,方法也比较单一,应当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探索。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