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1-5.
摘要:水利实践是水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重要来源。当代中国的水利实践,不仅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同时也孕育和催生了新时代的文化精神。这些精神主要包括:群力治水的团结协作精神,献身、求实、负责的当代水利行业精神,人民群众主动创造历史的主人翁精神,人文社会科学精神与工程技术思想的融合,与国际接轨的开放意识和竞争精神。这些文化精神与中华水文化传统有着内在联系,但新时代的创新特色更为鲜明。
2009(2):6-9.
摘要:水是孕育生命的母体,又是构成生命的材料,还是哺育生命的资源,对水的依赖和敬畏形成了先民的水崇拜心理。出于本能和对生命繁衍的渴望又形成了先民的生殖崇拜心理。水崇拜与生殖崇拜的心理对接培植出两性活动与水的渊源。民俗考察、考古资料和文化典籍证明,人类在蒙昧时期的两种性风俗——性禁忌和性狂欢——都与水有着十分微妙的关系。这种关系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后代文学水意象的语义表达。
2009(2):13-17.
摘要: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工业污染日益严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城市污染企业搬迁工作迫在眉睫。在城市污染企业的搬迁实施过程中,政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比较了全国范围内多个省市的现行污染企业搬迁政策,权衡优劣利弊,有利于研究和完善污染企业搬迁的政策体系。
2009(2):18-24.
摘要: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模式不仅会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而且必将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和生活。在处理人与自然,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时,生活环境主义强调从生活者的角度出发,重视生活者的智慧,主张从当地居民的生活历史和生活取向中,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答案。生活环境主义范式不仅对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构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模式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009(2):25-29.
摘要:通过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研究日本滋贺县琵琶湖和中国江西省鄱阳湖的渔民生活,进而了解环境变化对渔民生活的具体影响,并展示了信息技术为田野调查提供的便利。本文涉及渔民生活的具体变化,信息技术应用于环境社会学中的好处,以及存在的问题。
2009(2):30-33.
摘要:西部干旱半干旱流域生态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间的相互影响具有共性特征和一般规律,扭转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不利局面,必须综合考量自然要素、经济要素和社会要素,除了工程技术手段之外,应当通过法律政策等制度手段规范、引导人们干扰生态环境的方式和手段,使干扰的强度和频度始终保持在生态系统可以承载的范围之内,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2009(2):34-38.
摘要: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预测了2010~2050年江苏人口数量、构成及变动趋势,研究了江苏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险状态。如果未来生育、死亡率维持不变,江苏将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2025、2035年65岁老年人口将超过20%、30%。江苏人口老龄化将分3个阶段,2010年前是老年人口稳定增长阶段,2040年后是稳定少变阶段,其间是老年人口急剧增长阶段。整个21世纪江苏劳动力数量将出现稳定下降趋势,伴随着中老年劳动力先增后降现象。严重的老龄化增加了社会保障的支出和江苏财政支出,进一步影响地区投资和经济发展。
2009(2):39-42.
摘要: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这一指称表明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本体论意义,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实践论》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总结,主要探讨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作用。实践概念在实践唯物主义与《实践论》这两种语境下存在一致之处,但在范围、功能、地位上也有明显差别。理解《实践论》中的“实践”必须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
2009(2):43-46.
摘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全球文化领域大变革,“文明整合”是必然趋势。基于不同思维模式和文化传统的中西文明在文明整合过程中,“和而不同”是基本前提和最终归属。在从“不同”走向“和”的过程中,由文明差异导致的“文化矛盾”客观存在。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运动观来指导中西文明乃至世界文明整合实践。
2009(2):51-54.
摘要: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参考定价系统的规制结构和规制结果为线索,对参考组分组原则、补偿价格设定,以及参考定价对市场参与者行为和最终市场价格影响等问题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2009(2):55-58.
摘要: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直接起因于金融恐慌和东亚金融监管机制的脆弱。与拉美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危机后所经历的“U型渐进式复苏”截然不同,在东亚地区,外部动力、技术动力、实体经济动力和政策动力这4种动力构成了独特的“东亚活力”,推动东亚经济实现了独特的“V型反弹式复苏”,使东亚很快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2009(2):59-62.
摘要:从投资动态性、决策不确定性等方面分析了发电投资周期的形成机理,指出发电投资周期与经济增长周期的滞后正相关性,结合我国电力市场和制度环境特点对2003~2006年的发电投资高峰进行了经济学解释。研究表明,由于发电投资周期与需求增长周期通常不同步且过度反应,故有必要对其进行干预以防范波动风险。最后提出了防范发电投资周期性波动风险的政策措施建议。
2009(2):63-67.
摘要:三江并流地区同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包括数个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这些保护区域之间存在诸多重叠之处,导致管理体制不顺、与当地社区居民冲突不断、保护区管理效果不佳等问题。本文在分析三江并流地区多种保护区域重叠的基础上,分析保护区重叠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重叠问题的法律对策。
2009(2):72-75.
摘要:基于文艺美学和文化社会学的理论视角观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艺生态,一方面,人文性优化策略使得文艺生态环境已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格局;另一方面,价值和审美取向上的趋利性失衡,导致文艺的分化扩张渐趋于无序状态。文艺生态系统和谐与矛盾共存,繁荣表象下潜藏着生态危机的隐忧。进一步优化文艺生态,需要多种社会资源的参与,立足于人文提升与审美建构,致力文艺的外部制度建设和内在机理的谐调完善。
2009(2):76-78.
摘要:现代文学中“革命+恋爱”模式(即蒋光慈模式)并没有因为评论界的诟病而销声匿迹,相反在不同的革命语境中,革命与恋爱被不断重复和修改,这种对革命和情爱不同比例的处理隐喻了政治意识形态下焦虑心理寻求释放的渴盼。在20世纪文学创作中,蒋光慈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09(2):79-82.
摘要:乐教是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儒家继承和发展了上古三代乐教传统,提出“人不能无乐”、 “致乐以治心”,通过其特定内涵的要求,以有节制的乐事活动陶冶人的心灵,引导人们向“仁”。
2009(2):83-86.
摘要:我国的独立学院大多由民办二级学院转型而来,目前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已初步解决,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主要聚焦于办学内容方面,如专业设置缺乏特色、生源素质相对不高、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提出基于办学目标与办学特色进行专业设置、提升教师素质并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以及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等建议。
2009(2):87-89.
摘要:分析了高校行业性科技期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行业性科技期刊实现良性运行进行了思考,提出应加大组稿约稿力度;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编辑部工作效率;注重网站和数据库的建设;重视编辑队伍的建设;发挥高校校友会资源优势;加强与国内外数据库商的联系;成立期刊理事会等。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