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3(4):1-4.
摘要:与黑格尔从精神的角度设定劳动相反,马克思则从人与 自然物质变换的角度,将劳动 设 定为人类有目的的创造性物质生产活动。马克思对劳动所作的本质性设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唯 物史观意义,既奠定了唯物史观的客观物质基础,也内在地蕴含着人的解放的现实逻辑。
2011, 13(4):5-8.
摘要:“教化”概念的建构在时间上是一个过程,在空间上是一个系统。它既是一种方法 和 手段,又体现了一种境界和理想,表现为合工具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它既关涉德性的养成 ,又关涉 政治的取向,本质上表现为道德性与政治性的统一。总之,“教化”是在个体与社会交往互 动 的基础上,使一定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政治要求,有效传递给社会中的个体并内化为自 我 的内在品质,在普遍性认同的基础上最终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
2011, 13(4):9-12.
摘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重要的基础性的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检 验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实践经 验和最新理论成果,结合中国国情和新的形势,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念体系的过程。本 文 论述了以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必然性、重要向度的合理性和基本路径的现 实意义,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本质,阐述了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本质的理 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011, 13(4):13-16,21.
摘要:石书臣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把握》一文中 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直接指认为意识形态性,不仅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违 背 ,且这一指认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定性也不相符合。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要求实 现方法论和研究视角的转换,即必须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出发,而不是从直接移用相关学科 概 念出发,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而不是从纯粹的概念思辨出发,以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 质规定理性地具体把握。
2011, 13(4):17-21.
摘要:张闻天的民主思想发展呈现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渗透着强烈的时代使命和革命特征 ,紧 密的联系着中国当时的实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具备扎实的东西方理论素养和切实的实践根 基。在内容上,从制度的层面深刻剖析政党和政府角色并科学界定二者的合理关系,完善内 在 体制的约束与规范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真正体现人民自己管理自己,尊重人民历史的主 体 性地位,特别是充分肯定知识分子的作用,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使人性自由得到张扬和身 心重获解放。
2011, 13(4):28-31.
摘要:消费伦理研究的困境在于其“范式危机”,因之,实现消费伦理研究的创新与突破 ,需要研究范式的高度自觉,需要保持消费伦理研究的理想范式、问题范式和实践范式等三 重 范式之间的必要紧张和有机整合。唯此,才能厘清消费的道德本质,破除消费迷思,找到实 现消费伦理模式的时代转型的可能路径。
2011, 13(4):32-35.
摘要:随着托克维尔的重新发现,晚近以来的托克维尔研究发 生了政治哲学转向。本文围 绕 平等与自由、正义与伟大、社会制约权力、新政治科学4个主题对托克维尔的政治哲学研究 做了初步梳理和简要评述,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托克维尔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2011, 13(4):36-38.
摘要:通过案例分析网络媒体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认为网络道德 建设 只有在加强自律的前提下,以建立普遍的网络伦理观念为基础,以法律为约束手段,加以网 络模范的教育感化,才能使网络在伦理规范之下健康成长。
2011, 13(4):39-47.
摘要:目前,中国环境社会学界对美国环境社会学的文献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相似度 很高 ,对其理论和观点的表述如出一辙;二是缺少对最新成果和前沿问题的关注。本研究力图“ 言 别人所未言/未深言”,对新近研究特别是具有特色的研究进行梳理。其中,理论研究主要 是 生态现代化、生产的跑步机和双重转移论,经验研究主要是全球气候变化、海洋开发与核风 险研究。美国环境社会学的学术研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对我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具有指导 和借鉴价值,但我们更需要增强“问题意识”和“理论修养”,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研究成 果。
2011, 13(4):48-50,58.
摘要:20世纪90年代,生态社区概念由欧美传入我国,掀起了我国研究生态社区的热潮。经 过 十多年的探索,我国生态社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生态社区 建设的内容、国内外生态社区建设的实例、我国生态社区指标体系建设、我国生态社区的建 设途径等4个方面。本文对这些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供一个国内生态社区研究现状的整体 轮廓。
2011, 13(4):51-54.
摘要:随着传媒的推波助澜,“剩女”话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 点,既展现出女性择偶变迁的事实,又呈 现了女 性的择偶窘境。这一现象需要遵循社会学研究的社会事实——逻辑诊断—— 范 式建构——策略选择这一技术路径,探究当代“剩女”现象的生成机理、现实运行与调适机 制。通过对传统择偶模式的社会学梳理,可以揭示其对都市女性择偶适用的现代症结,从科 学发展观视界探寻当代女性择偶模式的变革。
2011, 13(4):55-58.
摘要:现代性问题是社会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涂尔 干着眼于工业社会中的失范状态,希望为法国的社会团结寻找到一条新的道路。从现代性社 会的失范问题入手,分析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整合问题,由此探讨社会(或结构)和个体(或 行动者)的相互关系应该如何,才能既实现其社会学概念化,又使其中的两个方面都能够有 根据地强调这一问题,并以此为目标试图建构一种社会与个人的新型相互关系。
2011, 13(4):59-62.
摘要:通过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在“再生产”视角下从个人、性别、家庭和制度安排 4 个方面,评述了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空间隔离”使新生代农民工的 消费 呈现复杂性;他们保持节俭并尽量汇款回家以维持与家庭相关的社会关系再生产,另一方面 又 追求城市消费方式以融入城市,通过消费重造主体性;家庭消费转移至城市以及打破集体消 费 领域的制度性歧视有利于其融入城市。研究指出,应将其视为“完整的人”,关注其家庭消 费,同时结合生产和制度安排来考量消费。
2011, 13(4):63-66.
摘要:纵观中国历史,由干旱带来的饥荒进而引发的社会动荡不胜枚举。旱灾堪称所有自然灾 害中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最深重的灾害。中国是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尤其华北地区是干 旱灾害暴发的一个主要地区。正确认识干旱的成因和影响,增强人们防旱抗旱的意识至关重 要。认识干旱,评估干旱为我们减少灾害的发生、切断由灾而荒的链条提供了必须的前提和 可能的条件,而将这种条件转化为直接可行的抗灾救灾能力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继续探索的问 题。
2011, 13(4):67-70.
摘要:我国刑法学界普遍主张紧急避险所保全的权益必须大于其所损及的权益,否则为保 全 生命而牺牲生命的恶性事件将有增无减。于是,在紧急避险限度条件问题上便形成了占主导 地位的权益对等否定论。透视权益对等否定论的价值论和方法论,则我们将走向权益对等肯 定论,即紧急避险可以是保全的权益与损害的权益两者相等。
2011, 13(4):71-74.
摘要:关于公司的法律本质学术界历来有争议,而一人公司的出现又对传统公司理论提出 了 挑战。法人拟制说与法人实在说在哲学语义上存在着结合的可能性,一人公司的发展史体现 了两种学说的统一,一人公司是以契约关系维系的客观实在,其拥有独立人格的原因在于法 律 拟制,一人公司例证了两种学说能够通过相互补充,共同揭示公司的法律本质:公司是为实 现社会价值,通过法律拟制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契约性组织。
2011, 13(4):75-77,85.
摘要: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和产业集群特征,区域性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 的 影响因素包括生产条件、基础条件、支撑产业条件和制度条件。在2009年人均GDP超过5?00 0 美元的10个省市的区域比较中,江苏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总体水平不高、缺乏亮点等问 题,因此,应从培育新型生产主体、创新文化产业链等方面提升江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2011, 13(4):78-81.
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评价体系是开展技术创新研究 的重要基础。分析了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针对存在的不足,将企业科技创 新评价分为科技能力评 价与科技创新水平评价两部分,并由此构建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
2011, 13(4):82-85.
摘要: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势头强劲,且表现出了新的特征。本文通过对2005 年到 2010年在华跨国公司投资状况数据的统计分析,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规模、投资母国分布、 在我国的地域选择、行业选择及投资方式5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近5年跨国公司在 华投 资的变化趋势。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成本优 势、产业结构转型和亚非拉对外投资的高速增长。
2011, 13(4):86-88.
摘要:江苏省水利的内涵发展和外延拓展,迫切需要发展水利 旅游产业。全方位拓展这一发 展 内涵,是江苏省水利事业发展的新一轮选择。从江苏省水利旅游资源开发的视角,基于SWOT 模型分析内涵,针对江苏省发展水利旅游的实际,解析了SWOT分析因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建议。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