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14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马克思主义视阈中意识形态的内涵和功能阐释

      2012, 14(2):1-4.

      摘要 (1349) HTML (0) PDF 97.12 K (2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意识形态”一词含义的解释和界定,众说纷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科学地阐述了意识形态的基本含义并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来源及其本质。秉承经典作家关于意识形态的基本精神,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应从3个维度上认识和把握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意识形态具有政治导向、经济规制、社会文化整合以及服务于对外战略等功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充分显示了先进意识形态的本质特性。

    • 群体差异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

      2012, 14(2):5-8.

      摘要 (1203) HTML (0) PDF 98.02 K (15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的重要前提是充分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的特点。人民群众思想上的层次性、需求的特殊性以及动态的变动性等特点是我国现实国情的反映,是由现实的物质经济条件决定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针对“受众群体”的特点,遵循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开放性相结合3个基本原则。

    • 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综述(上)

      2012, 14(2):9-13.

      摘要 (1215) HTML (0) PDF 121.60 K (1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观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它们涉及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观,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观产生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和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的内容。

    • 试论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伦理思想

      2012, 14(2):14-16.

      摘要 (1242) HTML (0) PDF 119.28 K (1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以英雄主义的姿态站在黑格尔的肩膀之上,通过对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比较研究,剥掉了伊壁鸠鲁原子论形而上学的外衣,向世界宣告了他的伦理激情,彰显了其对自由的渴望,并提出了实现自由哲学的道路,即“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虽然此时马克思的伦理思想还存在重大缺陷,但这为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伦理思想的萌芽、发展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系。

    •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四维解读

      2012, 14(2):17-20.

      摘要 (1210) HTML (0) PDF 98.72 K (1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促进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自主建构的社会活动,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从历史溯源、概念抽象、系统视野、哲学分析维度重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本质属性,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认识的另一种思路。

    • 社会分层结构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探讨

      2012, 14(2):21-24.

      摘要 (1166) HTML (0) PDF 129.51 K (1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社会分层结构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社会分层结构变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分层结构变迁的影响是间接的,其中,生产力和政策是中介环节。相比而言,生产力是客观状况,政策更能体现主观努力。因此,研究社会分层结构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关系,应主要从政策入手。

    • 代际关系与跨文化冲突——以美国华人移民家庭为例

      2012, 14(2):25-33.

      摘要 (1792) HTML (0) PDF 207.73 K (2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美国,许多华人移民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品行要求很严,期望他们日后事业有成,帮助家庭发财致富,并为父母养老送终。然而,在华人移民家庭中维护中华传统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执行此类家教并非易事。原因是父母为外来移民,而子女则在美国本土生长,两代人同化的取向和速度都不同。家中不仅充满任何家庭中常见的父子两代的代际冲突,也充满移民家庭特有的跨文化冲突。本文研究了美国移民家庭的代际关系与跨文化冲突问题,着重探讨矛盾重重的华人移民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如何处理复杂的、不断变动的家庭关系以及移民父母如何选择轻重缓急的策略,依靠社区的力量来确保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 我国农村反贫困进程中的社会政策创新——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路径

      2012, 14(2):34-38.

      摘要 (1213) HTML (0) PDF 147.63 K (1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村贫困问题是我国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本质上说,我国农村贫困是多维度贫困的综合状态,农村贫困群体的可行能力被剥夺,发展机会丧失,发展权利缺失。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反贫困政策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补缺型”政策模式,偏重于经济上的救济,而不注重培育发展的理念,导致我国农村贫困群体的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发展型社会政策将“发展”要素嵌入反贫困政策,符合我国农村社会政策的转型方向,是构建我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创新路径。

    • 环境建构论的方法论意义

      2012, 14(2):39-42.

      摘要 (1229) HTML (0) PDF 122.23 K (1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环境与社会”为切入点,考察了环境社会学的演进过程,阐述了环境建构论的理论主张实质是要在知识社会学里研究环境问题,指出其方法论的意义在于大大降低了关于环境问题建构中的自然要素的决定论地位,而突出了社会或文化实践的解释学意义。把人们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转向到对环境与社会关系的关注。

    • 走向环境可持续的东亚地区——第三届东亚国际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2, 14(2):43-46.

      摘要 (1416) HTML (0) PDF 149.03 K (16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环境可持续问题成为东亚环境社会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2011年10月在韩国加图尔大学举行的第三届东亚国际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围绕着福岛核电站灾难、环境污染及受害者赔偿、环境政策、生态与历史、气候变化影响及应对、环境意识与生活方式、农村环境问题、环境社会学理论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交流。

    • 略论水工程的美学价值

      2012, 14(2):47-52.

      摘要 (1238) HTML (0) PDF 234.21 K (1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工程是人类为兴利除害而自觉创造的成果,除了实用、安全的要求之外,还应当遵循人类创造的基本规律——“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水工程有着不同于一般工程建筑的特殊性,衡量其美学价值也应当从水工程自身特点出发。中国历史上的水工程,因距离统治阶级的直接享受较远,在美学价值方面一直不受重视,新时代的民生水利要求自觉追求水工程的美学价值。构成水工程美学价值的主要元素有:水体的形象美、水工程建筑物的美、附属物的形象美、工程与环境的谐调之美、地域文化之美、水工程管理中的形象美。

    • 镇水兽与中国传统镇水习俗

      2012, 14(2):53-57.

      摘要 (1320) HTML (0) PDF 145.80 K (3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中国传统厌胜思想的影响,古人在治水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镇水习俗。用于镇水的物什多种多样,其中以镇水神兽最为普遍,尤其是镇水铁牛。依靠所谓的神物当然不会达到伏波安澜的治水目标,但古人治理水患的理想和与水患作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尊敬和弘扬。研究中国传统镇水习俗,对于倡导树立水患意识,开发水文化旅游资源,研究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都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 简析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2012, 14(2):58-61.

      摘要 (1358) HTML (0) PDF 120.93 K (2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是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之一。杭州段运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江南水文化遗产的长廊,拥有极为丰富的水文化遗产。运河水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类:物质形态水文化遗产、制度形态水文化遗产和精神形态水文化遗产。对其保护和开发,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起一套成系统、体系化的运河水文化遗产保护档案资料;二是依托中国大运河的申遗工程,推进杭州段运河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三是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

    • 我国地下水管理主要制度的构建

      2012, 14(2):62-67.

      摘要 (1254) HTML (0) PDF 194.02 K (1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下水作为一种水质好、不易被污染且具有“战略性”地位的水资源,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利用,污染程度日渐加深。而我国现行地下水资源的法律制度存在缺陷和不足,不能满足保护地下水的需求。因此,应针对地下水保护立法展开系统研究。在借鉴国外保护地下水的先进理念和制度的基础上,我国应确立地下水超采区制度、地下水的评价与监测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地下水管理制度。

    • 英国传统治安法官制度研究

      2012, 14(2):68-71.

      摘要 (1167) HTML (0) PDF 126.92 K (26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治安法官制度是英国传统治安体制的核心,从治安法官制度的产生与沿革入手,探究了其任职的资格、履职的形式及所发挥的作用等内容。总结出了其自身的特点,发挥的重要作用,特殊的历史地位。通过对英国这一独特的历史现象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从中得出一些有利于我们社会发展的有建设性的经验和教训。

    • 论司法制度伦理与法官品性的德性伦理

      2012, 14(2):72-75.

      摘要 (1169) HTML (0) PDF 146.77 K (1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法律规范日趋完善,司法公正却面临着现实困境。法官腐败屡见不鲜,特别是群体性、团伙性的法官集体腐败案正成为法官职务犯罪的突出特征。这一现象既折射出司法制度的不完善,也折射出法官道德自律的缺失。规制法官司法腐败离不开司法制度伦理与法官品性的德性伦理这两个维度,即整体的司法制度规范维度与法官的司法道德自觉维度。这两个维度体现了法官活动的本体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外在性与内在性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司法制度伦理优先于法官品性的德性伦理,法官品性的德性伦理高于司法制度伦理,司法制度伦理与法官品性的德性伦理相互转化,二者相互契合有助于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

    • 艰难的突破——迟子建近作问题透视

      2012, 14(2):76-79.

      摘要 (1208) HTML (0) PDF 106.03 K (2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然之子”迟子建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但温情的审美风格和题材的重复书写都使得她似乎滑入了惯性写作的怪圈。迟子建又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作家,对通俗化、荒诞化的探索显示出她的不懈努力,但是直觉顿悟式思维又限制了她对生活理性的挖掘和对于整个世界的哲理化思考,使她在这方面的尝试显得力不从心,而零散的结构也一再成为她艺术的不足之处。

    •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看葛浩文译本《狼图腾》的适应选择

      2012, 14(2):80-84.

      摘要 (1379) HTML (0) PDF 173.94 K (2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界定了“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主题概念和“译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视角,探讨《狼图腾》葛浩文英译本取得成功的原因,指出它的成功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适应选择以及多维度适应性选择转换的结果,从而说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强大解释功能。

    • 论网络讨伐的形成机制及其社会效应

      2012, 14(2):85-89.

      摘要 (1180) HTML (0) PDF 125.39 K (16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网络讨伐作为一种网络社会行为方式,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在一定环境影响下产生,且在其发展、实践的过程中带来相应的社会影响。一方面起到了增强个体道德自主性、充分表达民意、锐化社会监督、补缺社会救助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网络讨伐的发展也潜存社会信任危机、累积暴力性倾向等消极影响。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