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15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实事求是的实践障碍——以中国共产党九十余年奋斗历史为叙事主线

      2013, 15(2):1-5. CSTR:

      摘要 (1266) HTML (0) PDF 962.77 K (18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与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艰苦奋斗历史紧密相联。党九十余年奋斗历史表明,在不同历史时期,实事求是障碍论呈现不同表现形式。一是“理论裁剪现实”,即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思维方式限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障碍”;二是经验框正现实、理想遮蔽理性,即经验主义、理想主义的束缚是毛泽东晚年的主要“障碍”;三是思想解放的逻辑冲突,即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张力关系的部分失调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实事求是的主要“障碍”。必须牢牢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动摇,这既是对我党九十余年奋斗历史的科学总结,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必然要求。

    • 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2013, 15(2):6-9. CSTR:

      摘要 (1175) HTML (0) PDF 915.19 K (17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与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举办、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理论自觉与文化自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1月17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围绕着“文化自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道路”、“历史唯物主义阐释的当代语境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时代发展研究”、“理论自觉与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关怀”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等主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进一步提升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理论自觉意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问题的生成逻辑与前提反思

      2013, 15(2):10-13. CSTR:

      摘要 (1155) HTML (0) PDF 916.17 K (17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开启了范式创新与转换的全面探讨阶段。研究范式的路径与形态的协同创新与当代课题的深度探索也成为学术研究的前沿课题。与此同时,哲学范式的概念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典范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中国化和新形态建构的三位一体等问题,日益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也是下一步亟需开展的重要工作。

    • 广义虚拟经济生活价值论的虚拟使用价值研究——马克思商品两个因素视角的使用价值内涵的新发展

      2013, 15(2):14-18. CSTR:

      摘要 (1263) HTML (0) PDF 926.17 K (1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马克思使用价值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使用价值的概念,根据虚拟使用价值的载体特征,归纳了具有虚拟使用价值的商品的几种类型:非劳动商品、非物化商品、所有权商品、文化商品、时空流转(寻租)型商品,以及哲学、美学、道德、政治、宗教等商品形式,并分析虚拟使用价值的基本特征:超自然属性,显著的形式规定性,黏性、可容介性,时空寻租性。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使用价值理论的发展,丰富了商品两个因素的内涵。

    • 思想政治工作视角下的农民精神困境及对策

      2013, 15(2):19-22. CSTR:

      摘要 (1155) HTML (0) PDF 929.16 K (15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民精神生活中的积极角色正在弱化,农民面临着精神困扰,具体原因是农村新精英空场,农村道德互动出现危机,农村公共空间的萎缩与农民公共生活意识的弱化。这一困境的超越需要培育农村新精英,革新农村政治文化,促进农民群体现代政治心理发育,维护和重建公共空间。

    •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对大学生政治自觉的消解及应对

      2013, 15(2):23-26. CSTR:

      摘要 (1332) HTML (0) PDF 917.98 K (1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政治思潮作为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往往以现实性、批判性、包容性和新颖性等特征在大学校园颇有市场,但其不可避免的意识形态属性又会影响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与认同,对青年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参与意识具有解构作用,为此,必须加强对西方政治思潮及大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重视实践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社会思潮。

    • 真理与谎言之辨——理解尼采哲学的新起点

      2013, 15(2):27-30. CSTR:

      摘要 (1666) HTML (0) PDF 916.10 K (4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论及尼采在沉思真理与谎言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哲学变革与创造的思想理路,重新确立了理解尼采哲学的起点。在柏拉图阐释了哲学家可以机智谨慎地说谎的启示下,尼采也对柏拉图的哲学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并指出被柏拉图称作真理的“纯粹精神和自在的善”本身就是谎言,正是这一谎言书写了西方虚无主义的历史并最终合乎逻辑地引发了西方人的价值危机。在此基础上,尼采提倡清除传统哲学中的谎言,重估一切既往哲学的价值,并开始了以“权力意志”取代“求真理之意志”,以“永恒轮回”终结形而上学的哲学革命。

    • 试论后现代主义对“科玄论战”的消解

      2013, 15(2):31-34. CSTR:

      摘要 (1212) HTML (0) PDF 916.29 K (1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基础主义、质疑科学主义、倡导多元化等主张有助于消解科学派和玄学派的分歧,更加宽容地看待这场“科学与玄学的论战”。表明中西文化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有关传统文化的讨论和践行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应该超越偏狭的眼界,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 生存哲学:论林语堂对道家哲学的现代转化

      2013, 15(2):35-38. CSTR:

      摘要 (1308) HTML (0) PDF 921.30 K (2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林语堂向西方宣传道家文化并非以阐发老庄哲学的要义、宣传民族文化为最终目的,而是利用道家哲学中的某些因素,意图解决现代西方世界的生存困境,生存而不是学理是林语堂关注的中心,林语堂笔下的老庄思想是一种幽默、平和、和谐的“生存哲学”。林语堂尝试用老庄哲学解决现代世界由发展竞争及战争所带来的种种生存困境,使老庄哲学在现代背景下放出迷人的光彩。

    • 互动机制下的教育与社会分层

      2013, 15(2):39-43. CSTR:

      摘要 (1359) HTML (0) PDF 962.10 K (2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不同理论流派理解不同,且这种关系受到社会结构与制度、社会阶层、家庭、学校及个人的影响。笔者认为,在二者关系的探讨上,各流派存在从由关注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影响因素转移到关系形成的具体过程与机制。这种转移对构建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分析视角有重要借鉴意义,即要求我们不仅要分析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影响,还要深入剖析微观层面上学校的具体运作、教师家长、学生的生存境遇以及彼此间的互动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 生存压力下农村民办学校的组织运作——一项基于Y校的个案研究

      2013, 15(2):44-48. CSTR:

      摘要 (1197) HTML (0) PDF 931.79 K (15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Y校的实地研究,对农村民办学校面对内外压力时所形成的内部运作规范及采取的行动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村民办学校在地方教育场域中被隐匿,处于边缘状态;在面临生存压力时,其内部有一套独特的管理规范和运作体系在支撑着学校运行;生存压力下学校的运行逻辑是功利化的,这使得教育的本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异化。

    • 失地农民非正式渠道的利益诉求方式——以L村失地农民诉求为例

      2013, 15(2):49-53. CSTR:

      摘要 (1271) HTML (0) PDF 937.70 K (19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笔者对HN省YC县L村的个案调查资料,对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进行“过程—事件”分析,并对其采取非正式渠道表达利益的原因及效果进行解释。调查发现,正式渠道的不畅通及失地农民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使得他们不得不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非正式渠道来表达利益诉求。因此,应在对非正式渠道的诉求方式进行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制度,健全利益诉求机制,才能保证公民利益的充分表达。

    • 现代性: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建构的起点

      2013, 15(2):54-56. CSTR:

      摘要 (1250) HTML (0) PDF 903.14 K (1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建构需要我们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寻求确定的研究起点。现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学科建构的逻辑和历史起点:一方面,由现代性催生的现代社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社会场域,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前提性的准备;另一方面,现代性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现代性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学科问题意识萌生的源泉,也是学科构建、理论运思的起点。

    • 虚拟水贸易研究综述

      2013, 15(2):57-62. CSTR:

      摘要 (1211) HTML (0) PDF 962.49 K (2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虚拟水及虚拟水贸易概念的提出为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解决水资源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主要从虚拟水贸易的理论基础、产品中虚拟水含量的定量计算、虚拟水贸易的战略安全作用研究、虚拟水贸易的经济发展影响研究、虚拟水贸易的可行性及社会适应性研究,虚拟水贸易的国别或区域的实证研究等方面来综述有关虚拟水贸易的国内外研究进程,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未来研究方向予以展望。建议将虚拟水贸易纳入国家对外贸易整体战略规划,综合考虑虚拟水贸易的战略影响及其局限性,适度、有区别的进行虚拟水贸易,以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

    • 碳排放、贸易结构与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2013, 15(2):62-66. CSTR:

      摘要 (1168) HTML (0) PDF 951.66 K (17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碳排放、贸易结构和产业转移的关联性问题,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在碳排放与贸易结构上,涉及贸易结构中碳排放的测算、碳排放与贸易结构之间的交互影响和碳关税政策对贸易的影响等;在碳排放与产业转移上,涉及碳排放对国际产业转移的综合作用、我国产业转移中低碳化路径等。据此,形成碳排放、贸易结构和产业转移三者关系的研究思路,并指出未来可研究问题主要表现为减排指标的合理性、贸易过程中碳关税的合理制定、碳排放对贸易结构变化的影响测算。

    • 低碳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研究

      2013, 15(2):67-72. CSTR:

      摘要 (1203) HTML (0) PDF 970.65 K (18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发展低碳经济的大潮又给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了新的挑战,气候环境有可能成为新型贸易壁垒工具。协调好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的经济发展只能化压力为动力,追求外向型经济与低碳经济相结合的发展路径,以保持在国际贸易领域的持久竞争力。

    • 资源型地区科技创新的变动趋势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

      2013, 15(2):73-76. CSTR:

      摘要 (1199) HTML (0) PDF 940.88 K (1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1998—2009年我国资源型地区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资源型地区内不同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动趋势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整个资源型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情况。研究表明:资源型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变化最大的是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而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落后于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技术效率的进步引起的。提出了推动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

    • 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述评

      2013, 15(2):77-80. CSTR:

      摘要 (1255) HTML (0) PDF 917.24 K (1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围绕文化体制改革学术界展开广泛而深入研究:全面论证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系统总结了全国和各级地方政府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深入剖析了当前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 文化领导权重构的整体性治理研究

      2013, 15(2):81-84. CSTR:

      摘要 (1202) HTML (0) PDF 946.97 K (16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共产党从政治的高度确定了文化强国的策略,开启了“文化兴国”布局篇章,重构文化领导权的境遇凸显。而对文化领导权整体性建构与发展如何实现的逻辑追问和实践外显,是文化领导权重构的关键。文章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文化领导权进行中国式话语转换,提出文化领导权重构的整体性策略,从协同政党意志和政府行动、注重理论创新与阵地意识、整合政绩和各方利益、驱动社会多元参与等方面思考了整体性治理对文化领导权重构的适应性表现。

    • 多元文化视角下“文化定型”的破与立

      2013, 15(2):85-89. CSTR:

      摘要 (1309) HTML (0) PDF 933.40 K (18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化定型是交际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作为交际的初始预测,定型有利于加快交际中的信息加工,简化认知过程。但当前复杂社会背景下多元文化共生的现状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型这一心理认知策略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建立某种定型来概括文化差异,帮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相互了解;另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定型所带来的概括偏差,阻碍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因此,从文化多元共生的意义出发,重新审视“文化定型”,探析多元文化视角下“文化定型”的“破”与“立”对跨文化交际的价值,有助于增强文化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保证了跨文化交际的灵活性、有效性和创造性。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