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1-4.
摘要: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出场来看,马克思在探讨社会发展同时,亦关注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便是例证。在马克思的理论整体中,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并不是偶然提出的思想,它有一个从萌芽到确立、再到成熟的发展脉络。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从人的发展状况出发思考人类历史的一种见解,其理论本质是结合社会发展来探讨人的历史发展,因此绝不能用其代替或者否定5种社会形态理论。
2013, 15(4):5-8.
摘要: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立足当时的历史环境,思考并回答了“德国革命往何处去”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马克思明确提出像德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应当而且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历史发展阶段,直接实行以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为目标的无产阶级革命。这些思想与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革命往何处去”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有内在的一致性。深入挖掘马克思早年关于落后国家革命发展思想,对于全面认识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有重要意义。
2013, 15(4):9-14.
摘要:回顾苏东解体20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政权思想体系的相关研究,具体可分为4个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政权思想基本内容的研究;对马克思恩格斯政权思想本质和特征的探究;对马克思恩格斯政权思想实践发展的探讨;对马克思恩格斯政权思想的当代价值的挖掘。
2013, 15(4):15-18.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构成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逻辑理路主要拘泥于从“人”或“教育者”的思路展开,其不足在于未能真正有效地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者特有的素质结构,无法深刻回答思想政治教育者特有素质“应当”包括什么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研究新思路的回归能够克服以上不足,并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者特有的素质结构应当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教育素质、情感素质、学习素质与公共素质。
2013, 15(4):19-24.
摘要:现代科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在于真实和理性,它不是自然科学的专属特征,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必然属性。科学精神缺失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实困境的根本原因。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需要涵养科学精神,建构以求真和创造为价值追求、以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为辩证立场、以问题建构与解答聚焦为过程机制、以逻辑自洽与经验证实相结合为方法论法则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术图景。
2013, 15(4):25-28.
摘要:政治共识一般包括基本价值共识和程序性共识。前者是内容,后者是表现形式,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对前者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双方统一于政治实践之中。政党制度与政治共识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就中国情况而言:一方面,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共和民主党派在追求民族独立这一基本价值共识过程中所形成的程序性共识的重要产物,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与民主党派基本价值共识的发展有力促进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目前中国社会利益与结构以及社会思潮发展日趋多元化、异质化背景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则有利于在有效整合社会多元思想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基本价值共识的健康发展。
2013, 15(4):29-34.
摘要:近10年来社会认同研究在中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从理论研究方面来看,在系统翻译和介绍西方社会认同理论的同时,出现了本土化建构的趋势。从经验研究方面来看,主要集中在族群认同、文化认同、社会群体认同、组织认同、主观阶层认同和消费认同研究等方面。从研究特征来看,出现了多学科相互交叉;研究方法和技术日趋成熟。从研究的趋势来看,西方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将走向更为系统化、专门化的研究;社会认同各维度之间的交互式研究将成为未来经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多学科交叉过程中,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认同研究的学科共识和学科基础将会真正建立起来。
2013, 15(4):35-39.
摘要: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转型期间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保护农村环境,治理农村污染,不仅要注重技术、法律、制度方面的完善,更需要用社会学的视角从农村社会内部的政治资源、经济利益、传统文化三重维度的变化中去寻找原因与可能的切入点。以义村为个案,通过实证调查考察了当前农村的环境状况,并认识到农村社会结构性因素对农村环境问题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可能方向。
2013, 15(4):40-44.
摘要:就生态危机的根源,普遍的认识是技术和制度。基于“公地悲剧”的理论假设,个人和国家的理性才是生态危机的“原罪”,由此,生态危机的治理需要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社区来实现。社区主义不仅为生态危机的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其作为生态危机的治理之道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借鉴生态危机社区治理经验,结合中国生态危机治理的特殊性,以构建公民社会为导向培育社区是缓解生态危机的一种可行的选择。
2013, 15(4):45-49.
摘要:大多数居民参与冷漠成为社区发展和社区治理的主要困境。梳理当前社区居民参与的相关研究,提出把居民参与大多数冷漠现象置于社区空间中,采取“回到社区”的研究视角。社区双重隔离、社区居住地单一定位以及社区建设预设居民双重角色非认可、居民参与的全体化原则是居民参与大多数冷漠的原因。提出重新界定居民的社区角色、划定社区建设面向以及重设参与机制等倡导性原则作为弱化大多数冷漠间接对策。
2013, 15(4):50-53.
摘要:分析了水利科技进步促进水利经济效益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应用C-D生产函数法计算了近10年来江苏省水利系统各投入要素对水利经济效益增长的贡献份额。研究结论显示,资金投入的贡献份额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劳动力投入的贡献份额表现出先递增后趋于平稳的特征,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且对水利经济效益增长的贡献份额明显高于资本或劳动力的贡献份额。在此基础上应用二次移动平均法对江苏省未来10年的水利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在国民经济增长率和物质资本投资率都保持持续稳定的前提下,江苏省水利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望在2015年达到60%。
2013, 15(4):54-57.
摘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环境损害已成为社会失稳的重要“燃点”,然而,国内外学者研究大多集中在工程移民的社会因素上,忽略了环境因素在社会稳定风险根源上的重要地位,而对于环境损害的社会稳定风险,如何认识、如何评价、如何规避?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本文在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系统回顾的基础上,首先对环境损害的社会风险进行梳理和评述,其次结合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谈论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损害程度、影响和机理研究,最后探讨重大水利工程环境损害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研究的现状,从而为深入理解和进一步研究重大水利工程环境损害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提供了相关理论基础。
2013, 15(4):58-62.
摘要:对流域初始水权分配进行研究不仅是国家宏观政策的需要,也有助于我国的水权制度建设。通过对国内有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文献进行梳理,在界定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内涵的前提下,以水权分配存在的问题为线索,对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原则、分配模式、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列举不同配置基础下的我国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典型案例,并进一步探讨了流域初始水权分配中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
2013, 15(4):63-68.
摘要:由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生态保护日益加强,我国对水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正在大幅度地增加,然而由于水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排他性、低竞争性,水业投资激励不足、融资渠道单一。虽然水业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发展,但针对水业的投融资理论研究却付之阙如。本文分别从国内外水业市场化改革、水业规制与投融资、水业私有化与投融资、水业投资风险与收益,国外水业规制机构5个方面对国内外水业投融资理论进行归纳整理,试图为水业产业创新理论梳理出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述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013, 15(4):69-73.
摘要:结合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特点,通过经验分析,重点关注了价值链国际分工下的模块型治理模式、领导型治理模式和关系型治理及其国际研发知识外溢效应。研究表明:美国网络型治理模式下的研发知识外溢效果是最突出的,更大知识存量规模是关键影响因素;与理论分析不同,台湾地区关系型治理模式下的研发知识外溢效果反而比日本领导型治理模式下的研发知识外溢效果突出,其生产网络渠道扩张是促进更有效率知识外溢形成的关键。
2013, 15(4):74-78.
摘要:在《情感教育》中,福楼拜运用空间叙事手法,将“虚无”这一现代性特质充分体现在作品的主题和形式上。作者感悟到,人生本是一场坠落;于是,空虚以及在某个正在消失的点上收缩成了虚无的人,成了该部小说的意蕴所在;而“螺旋体”这一空间意象有效地表现了作者的意图。本文试图通过作者人生阅历及其感悟,分析他在《情感教育》中如何运用螺旋体这一空间意象,对小说主题和形式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探索。
2013, 15(4):79-83.
摘要:21世纪以来,英美批评界出现了重评英国经典诗人济慈的热潮,济慈诗歌中的启蒙思想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他在书信中表达的艺术见解等使他超越了唯美主义诗人的艺术境界,他的浪漫主义诗歌表现了强烈的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意识,对当前反思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局限具有重要意义。
2013, 15(4):84-88.
摘要:从沈从文先生写作《边城》时候“即为人夫将为人父”的生活状态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发现作家在行文中对主人公“翠翠”的父系血亲做了模糊处理,翠翠与其外祖父相依为命,与其母亲同病相怜。作家在减少翠翠父母对她影响的同时,选择其外祖父作为作家思想的传达者,这基本上都表现出一种父的观念和意识。作家并不刻意强调挑战传统伦理道德,他只是展现人性的健康状态、常态美好。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