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7(4):1-6.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5.04.001
摘要:里斯本小组从中心权力向外布展的角度把全球化理解成一种新的社会经济现象,格雷从全球化与本土化相互作用的角度把全球化理解成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哈维从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角度把全球化理解成一种地缘政治方案,这3 种解读模式虽然向我们展开了不同的解读视域,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缺点是,无法把当代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理解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到当下阶段的一种表现形式,因而也无法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层面来深刻地把握全球化的本质内涵。
2015, 17(4):7-13.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5.04.002
摘要:《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是青年马克思思想“在途中”的过渡性与转折性文本,再现其历 史构境和叙事逻辑,无论是思想史意义还是现实功效上,都不乏必要性所在。有关林木盗窃“罪 名”背后的非道德性之深究、政治权威沦为私利的奴仆的国家本质颠倒性之揭示,以及立法者本身 的不法症候之剖析,当系文本之命意所趋,也是马克思日后破灭古典自由主义价值悬设,走向本真 的历史深处和现实大地的始源地。同时文中还就马克思未加说明的“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之细节做了具体说明,对列宁的“转变说”做了辩证分析,并从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三重视角指 认出该文本意义所在。
2015, 17(4):14-20.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5.04.003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借鉴资本主义社会治理和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特别是在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中,包含着许多有关社会治理的思想、观点和论述。国家履行社会治理和政治统治的双重职能,具有社会性和阶级性的双重特征,随着生产资料由私人占有交归社会公有,社会治理最终由阶级性转变为服务性。未来社会治理是体现人民主体地位、注重民生导向的具体实践,是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参与、追求公平正义和社会共治的民主化治理。这个民主化治理需要政治、经济、思想和制度等条件,需要通过有计划地运行公共权力回应公共利益的诉求。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治理思想对于创新社会治理、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有着理论和现实意义。
2015, 17(4):21-26.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5.04.004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关键在于知识生产。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产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指标、理论创新的基础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认同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以科学的概念、范畴、原理、规律等为基本元素,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为基本表现形态。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特殊性的认知和把握,有助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产的特征及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产以政治性的价值指引为导向,以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为动力,在国家提供的资金、组织和制度保障下,完成对问题的分析与破解。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产要产生聚合效应需要着力建构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着力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队伍建设,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文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术交往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术伦理与学术制度建设。
2015, 17(4):27-34.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5.04.005
摘要:在近些年有关中国民众抗争政治的研究中,“依法抗争”理论极具竞争力,得到中外学界甚为广泛的认同。分析表明,“依法抗争”与其说是抗争的手法和策略,倒不如说是抗争的正当性理据。作为抗争的手法和策略,依法抗争存在内在的冲突,它既可能是非暴力的也可能是暴力的,既可能是合法的也可能是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未必是真正的“合法”。这种策略性抗争,难以说是真正的“依法抗争”。作为抗争的正当性理据,“依法抗争”恰当地突显了当今国家法律、政策和意识形态赋予民众抗争的正当性,及其在实际运行和执行中所存在的实际反差。对这些“法”,不管内心信任与否,依法抗争者均可将其作为抗争行动的正当性理由。如果说在西方社会,权利已作为不证自明的普适性价值和伦理诉求,社会运动理论对抗争政治正当性理据的疏忽有其正当性,那么,在当今中国,当民众因社会情境尚需要极力正当化其抗争行动,理论研究就没有理由不关注包含伦理和道德情感的深层问题。
2015, 17(4):35-41.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5.04.006
摘要:已有农民工随迁子女研究集中于学校教育这一场域内部,而尚未涉及已迈进劳动力市场的随迁子女。通过对南京“城乡居民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已工作的随迁子女的社会经济状况好于无随迁经历的农民工,但是同城市居民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使用改进后的Oaxaca—Blinder 分 解方法,进一步探讨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户籍身份歧视对这一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力 资本的差异是形成二者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户籍身份歧视和社会资本差异。
2015, 17(4):42-47.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5.04.007
摘要:在CGSS2006 数据的基础上,使用回归分解技术,对东部和中西部人力资本、政治资本和社 会资本对中国城市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作了比较。就人力资本对不平等的总影响而言,东部和中西部差别微小。其中教育程度的影响,发达地区要大于不发达地区;经验的影响则正好相反。社会资本的情况则相反,发达地区要小于不发达地区,但是,政治资本对不平等的影响是,发达地区要大于不发达地区。这些结果否定了收入不平等的市场一元论解释,认为市场和国家联合作用对收入不平等研究的解释力更强。
2015, 17(4):48-52.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5.04.008
摘要:学校教育中存在许多再生产漩涡,使踏入其中的农民工子女具有三“低”特征:低学习能力、低教育期望、低劳动力市场竞争力,存在复制父辈人生轨迹的风险。漩涡背后蕴含着对阶层再生产的深层认识:一方面,学校教育是阶层再生产链条上非常重要的一环,既受到已有结构的影响,又有自身的运作逻辑;另一方面,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是经由行动者对自身生活环境的理解并最终作用于行为来实现的,集中体现在学校、教师、学生的互动较量中。
2015, 17(4):53-59.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5.04.009
摘要: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结合博弈双方群体力量的变化情况,将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过程划分为潜伏期、激化期、爆发期和平息期,并结合昆明PX 事件描绘出群体性事件演化的过程图。比较分析得出,通过双方主动谈判或第三方干预的方式促成冲突双方达成协议是应对群体性事件最为有效的方式。此外,各级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强舆情监测情报分析、及时解决民众的利益诉求、加强信息沟通、引导主流新闻媒体的导向、增加政府工作和群体性事件处理的透明度,以期实现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有效治理。
2015, 17(4):60-63.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5.04.010
摘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是我国政府应对日益严重的水问题而提出的一项水管理新制度,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实施,是我国强化水资源管理的新举措。然而,由于该制度于2009 年提出到2012 年开始实施,至今时间不长,存在的问题还处在研究中。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进行反思,包括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概念问题、与人水和谐治水思想的关系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与深化水利改革的关系问题、制度实行和考核关键问题、理论体系问题、支撑体系问题等。
2015, 17(4):64-68.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5.04.011
摘要:政府职能与政府行为贯穿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全过程,政府职能转变对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水市场体系建立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有效执行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因此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落实需要转变政府职能。针对政府职能转变所面临的六大困境,提出通过制度创新、水市场培育、多元化主体参与和宣传教育等途径来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的顺利进行。
2015, 17(4):69-74.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5.04.012
摘要:我国的洪灾应急管理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防汛指挥体系,但实际行动中仍然存在基层组织行动拖沓、响应不及时的情况,为此,运用演化博弈对洪灾应急管理中的府际合作模式展开研究,根据政府主体间是否存在隶属关系,将错综复杂的府际关系拆分成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分别建立博弈模型。综合分析演化结果,得出结论:纵向层级府际关系中的上级政府强化监督是达成洪灾应急管理府际间积极合作的必要条件。
2015, 17(4):75-81.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5.04.013
摘要:针对我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问题,以网络信息为基础,分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我国流域管理机构落实情况及其政策执行的困境以及地方政府的落实情况和政策执行强度。在此基础上,针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中发现的困境,通过核心问题定位及冲突本质辨析,探讨我国水资源管理困境产生的深层原因。从解决人水冲突本质矛盾、管理低效本质问题、核心问题、现实问题、以及外在条件五个方面,系统提出解决现阶段我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困境的对策。
2015, 17(4):82-88.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5.04.014
摘要:我国工业水价既存在价格缺失的问题,又存在价格扭曲的问题。优化工业水价具有直接价格效应、结构调整效应、循环用水效应、技术进步效应这四大效应。工业水价应由水利供水工程成本、制水企业成本、制水企业利润、污水治理成本、水生态保护成本和水资源所有者收益等部分构成。促进工业节水的水价调控战略应体现水资源稀缺程度、水资源外部性内部化、制水企业的产业管制要求、各种供水的价格统筹和因地制宜地确定水价等原则。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