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9(2):1-7.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2.001
摘要:列宁1917年4月提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民主革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政治局面决定了俄国革命必然要走向“第二阶段”,使国家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可是加米涅夫认为当时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完成,不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017, 19(2):8-12.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2.002
摘要:巴黎公社起义创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巴黎公社,深刻影响了俄国革命道路的选择。列宁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巴黎公社起义的论述中受到深刻启发,提出巴黎公社起义是19世纪最伟大的工人运动,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东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巴黎公社起义指引列宁确立俄国革命和建设任务,并为十月革命提供重要方法论。十月革命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俄国问题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017, 19(2):13-18.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2.003
摘要: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保险公司投入要素产出贡献率计算模型,采用中国90家保险公司2008—2015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资本投入对保险公司产出贡献率最高,创新次之,最后为劳动投入;第二,不同规模保险公司的投入要素产出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为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保险公司应注重优化投入要素结构,以促进保险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
2017, 19(2):19-25.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2.004
摘要:房地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历来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选取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的相关数据,全面考察我国房地产市场波动的驱动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主要由宏观经济、房地产供给、房地产需求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控等方面因素驱动;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房地产市场波动的驱动因素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
2017, 19(2):26-32.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2.005
摘要:基于1995—2014年中国、美国和日本制造业产业数据,建立涵盖经济、能源、科技和碳排放因素的双目标产业结构规划模型,运用序贯算法给出优化后制造业产值和碳排放,并进行中美日制造业结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产业结构既能保证经济效益增长,也能对碳减排产生正向效应。
2017, 19(2):33-38.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2.006
摘要:运用1995—2014年31个省(市)的样本数据研究贸易开放、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贸易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负相关,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积极因素;贸易开放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交互项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负向因素;受教育程度、失业率、金融发展水平是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积极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通过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对比研究显示,东部地区贸易开放水平的提高促进收入差距的扩大,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贸易开放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与收入差距负相关,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提升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2017, 19(2):39-46.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2.007
摘要:随着营销方式、信息技术等变革,短生命周期已经成为现代产品的重要特征,在这种背景下,第三方网络口碑对产品销量的影响也随之改变。基于说服、知晓、沉默螺旋和调节效应假设,构建第三方网络口碑对短生命周期产品销量的影响机制,通过异方差检验和FGLS估计方法,以电影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第三方网络口碑对短生命周期产品的主要效应为说服效应和沉默螺旋效应。建议对短生命周期产品的营销侧重引导评分机制、后期跟进维护等策略。
2017, 19(2):47-52.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2.008
摘要:县域贫困治理是国家脱贫攻坚行动在基层传递的“最后一公里”,按照“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县乡扶贫开发工作需要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退出”3个阶段里全程参与国家各项减贫政策在基层社会的传递。借助在L县的田野观察可以发现,在实践层面,县域贫困治理运行于自上而下高度动员的科层体系末梢,同时面对着乡土情境的异质性特点和复杂的地方文化网络。“行政体系理性化”的制度安排与“治理实务在地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遂导致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退出”3个环节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精准度”困境。
2017, 19(2):53-59.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2.009
摘要:结合世界银行与国家扶贫办合作开展的第六期扶贫项目实践,对项目中形成的农民合作社扶贫结构和逻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重点研究了农民合作社实现精准扶贫的作用机制。“政府—市场—社区—合作社”四位一体的扶贫模式,可以促进政府、市场、社区扶贫资源与合作社对接,吸纳和再造贫困农户自有资源;通过发挥合作社这一重要载体的作用,增强贫困农户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话语权,形成一种贫困农户资产收益长效机制,转变产业链中贫困农户的角色与分工,提高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扶贫精准对接,推动长效扶贫机制的形成。
2017, 19(2):60-66.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2.010
摘要:基于中西部8省(自治区)16县2 019户建档立卡搬迁户问卷调查数据,对建档立卡搬迁户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建档立卡搬迁户生存环境较差,收入水平偏低,生产和生活不便且开发难度大,饮水困难、不安全现象突出。因生存性困难或发展性困难而需要搬迁的农户比例为92.67%,暂时不需要搬迁的农户比例为7.33%。建档立卡搬迁户搬迁意愿强烈但仍有疑惑,且有部分搬迁支付意愿。现有政策能够基本满足人均住房面积的要求,但对后续政策的需求强烈。建议加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宣传工作,易地扶贫搬迁要根据轻重缓急分类施策,搬迁方式需要符合贫困家庭的生计能力,在严格控制标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住房建设,加强搬迁后的后续扶持政策。
2017, 19(2):67-71.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2.011
摘要:拆迁安置社区的形成是我国城市空间重构的重要表征,是一个兼具社会性、政治性和经济性的多元场域,折射出传统村落居住空间向现代城市居住空间转换过程中的各种空间冲突。借助列斐弗尔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依据社会空间类型学,将H社区拆迁安置空间的变迁分为“差序空间”、“离散空间”和“差异空间”。在分析其空间生产的过程中,探析农转非社区空间冲突的根源,并试图构建消解空间冲突、走向理想型差异空间的路径。
2017, 19(2):72-77.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2.012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对环境行为的研究不断升温,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从整体推进了环境行为研究,但仍存在大量问题有待解决。元分析作为量化文献研究方法,能够全面、科学地呈现预测变量之间的关系,验证理论、构建模型、查找问题,并预测研究趋势。5篇环境行为元分析文献聚焦理论验证、文献对话、模型创新和未来展望,通过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外环境行为的动态发展进程,反思我国环境行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推进科学的量化研究方法、构建环境行为中程理论和本土化环境行为量表、延展环境行为研究深度等方面,为我国环境行为研究指明方向。
2017, 19(2):78-83.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2.013
摘要:在环境不确定性管理模式中,潜在的环境损害者不仅需支付已知的损害成本,而且需为不确定的损害负责,此即预警环境保证金制度。通过交易成本及最小安全标准的理念界定预警环境保证金的适用范围,探讨这一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环境不确定管理的理性实现提供支持。
2017, 19(2):84-88.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2.014
摘要:现行水资源管理法律规范中虽然存在用途管制的相关内容,但可操作性较弱,尤其是无法应对新形势下水资源用途管制制度发展的需要。围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应明确我国水资源用途管制的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以规划为核心的水资源用途确认机制、水资源分类用途管制机制、水资源用途变更监管机制、河湖水域及岸线的空间保护机制、水资源用途监测与监督机制等制度体系,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