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19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思想视阈下多维贫困治理研究

      2017, 19(5):1-5.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5.001

      摘要 (1928) HTML (0) PDF 830.63 K (1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贫困的多维性决定了贫困治理主体和治理手段的多元化。精准扶贫思想通过“五个一批”的制度设计,实现了扶贫项目安排的精准化,并验证了多维贫困治理理论的正确性。在分析验证“五个一批”扶贫思想建构于多维贫困理论、环境决定论、治理理论及内源性发展理论等基础之上,体现了公共政策的精准性和靶向性,具有理论高度,同时又完全符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在河南兰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案例中,“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思想与微观情景变量进行了有效结合,实现了公共政策产出绩效的最大化,助推了兰考县脱贫摘帽目标的实现。

    • 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反贫困治理体系的创新维度

      2017, 19(5):6-12.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5.002

      摘要 (1806) HTML (0) PDF 1.25 M (2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反贫困治理体系创新既是帮助穷人的民生工程,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中国的反贫困正在从临时的、项目制的治理转向制度性治理。为了提高反贫困治理绩效,中国政府在反贫困治理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创新,其中4个维度的创新对国家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反贫困治理重心的下移,包括扶贫理念贴近群众、帮扶措施要精准和工作人员下移;二是反贫困协作治理框架的形成,包括跨部门领导小组及多部门参与反贫困措施和贫困县涉农资金县级整合;三是反贫困中不同利益主体参与的扩大,包括目标人群、社区居民、合作社、第三方机构、商业主体的参与;四是反贫困治理工具措施载体的多样化,针对多样性的致贫原因实施多样化治理的工具,并探索治理工具的时空组合。当然反贫困治理体系机制改革在这4个维度仍有许多亟待探索研究之处,如基层单位自治能力的提高、长效机制的建立、内生动力的强化、商业盈利与扶贫效果的平衡以及政策实施过程的完善。

    • “断裂”与“重构”:资本转换视角下水库移民的精准脱贫

      2017, 19(5):13-19.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5.003

      摘要 (1734) HTML (0) PDF 1.03 M (1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南水北调外迁移民安置区“平凡的”SW新村为例探索水库移民群体精准脱贫之路,研究发现资本转换路径通畅与否是移民群体精准脱贫的关键,主要体现在搬迁之初移民群体次生贫困和介入性贫困问题难以解决是由生计交换子系统脆弱性与生计断裂共存以致移民群体资本转换路径受阻引起。SW新村以8年时间实现精准脱贫的关键同样在于多方努力下资本转换路径的重构:通过自然交换升级打破传统农业路径依赖;政府提供市场转换条件实现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得以向物质资本转换;社会交换挖掘移民传统文化中优势文化资本清除文化资本向社会资本转换的障碍;运行良好的资本转换活动“倒逼”制度分离的“交换层面”被打破,形成微观与宏观互动良性循环。

    • 贫困退出:政策蕴含、机制解构与发展扶持政策接续

      2017, 19(5):20-26.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5.004

      摘要 (1837) HTML (0) PDF 867.41 K (16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贫困退出机制完善有助于扶贫开发业务流程再造、脱贫对象生计能力提升与扶贫治理优化。综合考察“着力于扶贫开发制度完善和扶贫资源效率提升、突出多元主体参与扶贫开发治理机制创建和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与新型管理模式创新”的贫困退出机制运行特点,针对性分析贫困退出标准僵化且难以科学衡量、“程序合法即合理”的认知偏差、贫困退出工作激励水平不高等贫困退出实践困境,提出了贫困退出机制完善与发展扶持政策接续策略:严把精准路径,完善贫困退出指标体系;严格贫困户、贫困村的退出程序,注重贫困退出工作考核评估;强化贫困退出宣传教育,注重精神脱贫与物质脱贫相结合;注重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强化贫困退出工作支持保障;创新发展扶持政策接续,提升脱贫对象生计可持续发展能力。

    •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现实超越性

      2017, 19(5):27-31.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5.005

      摘要 (1540) HTML (0) PDF 828.57 K (2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人的社会性维度的延展和外化体现为人类在历史中始终以共同体的形式存在,共同体以其与人的密切联系而成为哲学的聚焦点。西方哲学从伦理、信仰、先验理性多维度的探讨中,形成了城邦共同体、信仰共同体、契约共同体、先验理性共同体、爱的共同体等主要共同体思想。传统共同体思想的共性都是以抽象的、直观的形式来把握共同体,把对共同体的认识引入到抽象的领域。马克思通过批判传统共同体思想的抽象性局限,以实践的方式指明社会关系是维系共同生活的根本纽带,走向自由人的联合是共同体的发展方向,从而在共同体的生成前提与基础、内部成员之间的联系、发展方向等核心问题上开启了革命性变革。

    • 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及其当代启示——重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017, 19(5):32-36.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5.006

      摘要 (1636) HTML (0) PDF 1006.34 K (2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是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早期的唯心主义思想同客观现实冲突不断,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通过对经济学的研究,促使马克思哲学思想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人的实践”引入哲学批判,实现了哲学的“观念本体”向“实践本体”转变;提出“物质生产”决定作用,用唯物史观对唯心史观进行了革命性改造;通过“异化劳动”新阐释,科学地预见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新时期,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的内在逻辑,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

    • “中国体验”的三个认知要素

      2017, 19(5):37-41.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5.007

      摘要 (1647) HTML (0) PDF 831.66 K (1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中国体验”的相关研究,我们提出方法论上的3个认知要素,即决定性要素、描述性要素与评价性要素。具体而言,“中国体验”的相关研究,应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寻找其决定性要素,在人文关怀中实现其描述性要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完成中国体验的评价性要素;而3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最终决定了“中国体验”的研究面貌与研究品质。

    • 论共享发展理念及其时代意蕴

      2017, 19(5):42-47.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5.008

      摘要 (1758) HTML (0) PDF 846.16 K (1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而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共享发展理念契合了社会发展的时代诉求,科学地阐释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和最终由谁分享发展成果。共享发展理念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强调了共享发展的人民性本质。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有助于完善社会公平机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我们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 基于三对均衡关系的碳排放初始权和谐配置分析框架

      2017, 19(5):48-54.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5.009

      摘要 (1569) HTML (0) PDF 2.48 M (1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国碳交易市场的碳配额确认及初始配置工作是碳交易顺利实施的前提。借鉴和谐理论,基于供给与需求、区域与行业、公平与效率三对均衡关系的探讨,分析碳排放初始权和谐配置的内涵与思路,并构建我国碳排放初始权和谐配置理论与方法的框架体系。具体思路包括:根据国家减排承诺、经济发展及能源消耗等情况确定碳排放初始权配置的总目标,依据情景分析理论、区间数学理论等建立碳排放初始权预配置模型,从而可以得到碳排放初始权的预配置方案;构建和谐性判别模型,评判预配置方案的和谐性程度;构建预配置方案的和谐性演化模型,对未通过和谐性评判的预配置方案改进并反馈,直至获得最终配置方案。

    • 长江经济带金融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区域协同战略研究

      2017, 19(5):55-60.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5.010

      摘要 (1673) HTML (0) PDF 1.01 M (19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以金融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是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跨区域的资金投入效应、资源配置甄别效应、成长跨越效应和产业创新发展效应出发,探讨金融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理论和机制。在系统分析长江经济带内金融资源跨区域推动产业发展现状、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层级化发展现状以及金融跨区域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问题后,提出以金融中心建设协同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路。

    • 中国大气污染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城市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

      2017, 19(5):61-67.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5.011

      摘要 (1573) HTML (0) PDF 1.60 M (19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准确识别中国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可以为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2—2015年我国11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城市大气污染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上分别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动态效应;大气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以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衡量的产业结构和不断增长的人口密度显著加剧城市大气污染,技术进步和城市绿化有利于改善城市大气污染,而城市环境治理投入对大气污染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依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改善城市大气污染的相应政策建议。

    • 基于顾客社区的创新模式研究——以Cspace顾客社区为例

      2017, 19(5):68-74.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5.012

      摘要 (1662) HTML (0) PDF 1.32 M (18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价值共创理论为基础,对企业如何通过顾客社区与顾客共同开展创新活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和价值链模型,构建顾客社区创新模式的理论框架;其次,通过对现有顾客社区的研究成果加以分类解析,提出顾客社区创新模式的理论命题;第三,以Cspace及旗下顾客社区为研究对象,对命题加以验证;最后,总结基于顾客社区的企业创新模式的价值链模型。

    • 农村社区能力与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2017, 19(5):75-80.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5.013

      摘要 (1517) HTML (0) PDF 878.67 K (16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农村社区多以政府主导下自上而下的外源式发展为主,因而往往忽略了社区内在的能力建设。实际上,社区能力建设将对社区发展和农村居民个人福祉产生一定影响。以皖西南农村社区为例,通过因子分析法和建立有序回归模型考察农村社区能力构成及其与农村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现阶段皖西南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农村社区能力要素主要包括农村社区组织能力、农村社区自治能力、农村社区培育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的能力;其中农村社区自治能力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正向影响最大,社区培育内部社会资本的能力次之,社区组织能力的影响最小。因而要大力推进村民自治,培育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尤其是良好的人际信任、邻里互助关系,进一步提高农村社区现有组织的组织管理能力。

    • 中国僵尸企业的识别及预警研究

      2017, 19(5):81-88.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7.05.014

      摘要 (1932) HTML (0) PDF 1.04 M (2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僵尸企业近年来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学术界关于僵尸企业的认定并无共识。识别出僵尸企业是处理僵尸企业问题的第一步,提早预警、防止僵尸企业出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策。结合中国国情,将银行补贴和政府补助同时考虑在内,并基于僵尸企业长时间逐步演化的特点,提出符合中国现实的僵尸企业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从财务视角建立了僵尸企业的预警模型。通过3年的预警模型可以看出,现金负债总额比、现金流动负债比、总资产净利润率、流动资产净利润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净利润指标具有稳定的预测效果,能够有效实现僵尸企业的预警,为企业提前发现危机,及时采取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