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20(1):1-7.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8.01.001
摘要:我国现阶段已经形成四大移民潮。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农民工总量增长出现减速趋势,拖欠工资、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缺少同城待遇等问题仍然存在。扶贫、生态、避灾搬迁与水库移民的规模不断扩大,资金、后续扶持、城镇化等困难必须重视。自费留学生、富人已经成为从国内向国外移民的主要成分,应采取全面改善大中学校教育、切实保护私有财产等应对之策。我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从国外向国内的务工移民、专家移民总量持续增长,“黑户籍”人士明显增多。建议研究制定移民法与相关政策,吸引人才与资金,规范与推进各种移民问题的解决。
2018, 20(1):8-16.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8.01.002
摘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立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的指示精神,通过“中国长期照护保障需求”课题的调查研究,得到了10项研究发现:从城市老年人及其家庭的人口学特征、经济学特征和社会学特征看,都难以满足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保障需求。因此,城市老年人对社会化的长期照护服务和长期照护保险大多表示认可。以调查统计结果为基础,提出了与长期照护服务与筹资相关的政策建议。
2018, 20(1):17-24.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8.01.003
摘要:人口“空心化”问题已成为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多元供给的最大约束条件,全方位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工作方式、社区文化和经济。城乡空间居住距离动摇家庭代际互助基础,即使“隔代照顾式”随迁和“女儿养老”的家庭功能自适应调整亦难以扭转变局。政府同时扮演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后者容易陷入“主导”幻觉和制度创新“盲点”。基层治理组织受人口流失影响,其管理能力与村民所期待的养老服务角色间存在差异。志愿部门出现“非典型性失灵”,发展动力不足。政府成为其参与农村养老服务最大的推动者,但因得不到所嵌入制度环境以及社区网络的支持而出现效用递减。因此,突破农村养老服务多元供给困境需要政府由“主导”角色转向合作“平台”角色,通过知识转移机制、合作纠偏机制和非货币奖惩机制构建社会合作网络。
2018, 20(1):25-30.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8.01.004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到来,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已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商业保险作为其中的支柱力量,需要受到足够重视。分别运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从家庭基本特征、经济特征以及外部环境3个因素出发,对城乡家庭商业保险持有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健康状况、年收入及房屋租住6大因素对各类家庭均具有显著影响;从城乡样本来看,城镇家庭更易受到婚姻、负债及风险偏好度的显著正向影响,而农村家庭更易受到幸福感的显著正向影响。
2018, 20(1):31-36.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8.01.005
摘要:唯物辩证法是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哲学前提。在唯物辩证法视阈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互动的历史性结论,内涵着唯物辩证法意蕴,是新时代标志、丰富内涵与创新性工作要求的有机统一。在时代价值维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质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国际地位变化;在思想内涵维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集中体现为矛盾条件的客观性变化、矛盾因素的共时性变化、矛盾关系的根本性变化,需要辩证性的理解;在工作方法维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工作实践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新的问题关切以及弘扬创新工作精神等创新性要求。
2018, 20(1):37-41.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8.01.006
摘要: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国家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对国家治理实践活动具有理论支撑、价值整合、舆论引导的作用,同时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在西方治理思想的影响下,重视技术应用、轻视思想引导的论调时有出现,对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转变意识形态工作视角、增强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性、在国家治理中用好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推动国家治理目标的全面实现。
2018, 20(1):42-47.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8.01.007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社会阶层的持续分化,导致利益结构的深刻变化,呈现利益诉求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差距显著化的特征,致使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整合工作面临引导力被弱化、凝聚力被消解、包容力被降低等诸多障碍。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群体思想的有效整合,必须坚持“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的同向发展理念,培育社会各利益群体共同遵循的价值共识,增强党和人民辨别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判断能力,创新以主流意识形态立体网络为载体的整合手段。
2018, 20(1):48-53.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8.01.008
摘要:理解与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以从4个维度进行探讨,即全球化、主体性、动力源与问题域,这四重维度分别对应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导视角、本真意义、发展路径和实践平台,它们各具蕴意、相互独立,却又共同存在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产生与发展之中。因此,在新的历史境遇下,坚持从多维角度探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依旧可以为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提供宝贵的发展机遇和社会空间。
2018, 20(1):54-61.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8.01.009
摘要: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职能、职责,既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责任型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从历史视角梳理农村环境管理政策的演进历程之后,基于政策文本分析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农村环境管理中的主要角色定位,并提出中国政府在农村环境管理发挥作用的未来导向:政府应继续充当“掌舵人”角色,进行权力“松绑”;还权于市场,放活农村环境市场“无形之手”;还权于社会,尤其强化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自治之手”。
2018, 20(1):62-67.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8.01.010
摘要:高技术产业在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方面具有重要带动作用。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选取2006—2015年面板数据,研究创新要素集聚及其对高技术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创新要素集聚的非均衡分布特征明显;除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外,创新要素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创新要素集聚在省域间的溢出效应大于省域内的溢出效应。
2018, 20(1):68-75.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8.01.011
摘要:沿着“脆弱性内涵-形成机理-扩散机理-评估预警”思路,对企业脆弱性、项目型企业脆弱性、PPP模式下项目型企业脆弱性的现有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并对三者的联系与区别进行详细述评。研究发现,项目型企业脆弱性形成与扩散机理研究的缺乏制约了项目型企业脆弱性评估与预警的研究进展,影响PPP模式下的研究基础。此外,归纳并提出项目型企业脆弱性形成机理、扩散机理相应的理论及数学模型,并对PPP模式下项目型企业脆弱性的研究作展望。
2018, 20(1):76-82.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8.01.012
摘要:作为缓发性海洋灾害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海平面上升已对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在修正“源-路径-受体-影响”理论模型基础上,分析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发展的影响机理,并采用熵权法定量测算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且本质上反映为“海平面上升扰动能力、区域系统敏感性以及地区应对能力”之间的关系;综合影响指数在空间上表现为“中部低,南北高”的分异特征,且应对性指数同综合影响指数间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基于研究发现,从工程和非工程层面提出应对海平面上升影响的预防性措施。
2018, 20(1):83-88.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8.01.013
摘要: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已经成为抑制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主要由信用风险造成,为此,确定市政债券信用价差的影响因素可以有效建立市政债券信用风险管理机制。通过研究债券信用价差影响因素相关文献,使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市政债券信用价差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宏观经济预警指数、股票交易量、财政收支差额的变动对市政债券信用价差不具有显著影响;克强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人民币汇率、上海同业拆借利率、20年期国债收益率、广义货币供应量、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变化会引起市政债券信用价差的变化。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