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2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坚定文化自信的三重维度

      2018, 20(4):1-5. DOI: 10. 3876 / j. issn. 1671 4970. 2018. 04. 001

      摘要 (1654) HTML (0) PDF 793.20 K (26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任务。 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定文化自信,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从形而上的理论逻辑到实践实现的步步推进,演绎出坚定文化自信的三重维度。 坚定文化自信要到民族精神中去寻找,这是必要的起点和基本条件;在当今时代,文化自信必须具有自觉的形式,这种坚定过程就是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统筹文化的过去与将来。 坚定文化自信并不是目的本身,衡量坚定文化自信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在文化自信内部去寻找,而是要到文化自信的外在去确认。 坚定文化自信的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此,在上述三重维度下可以确立坚定文化自信的五条路径: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理性自觉

      2018, 20(4):6-11. DOI: 10. 3876 / j. issn. 1671 4970. 2018. 04. 002

      摘要 (1566) HTML (0) PDF 815.50 K (2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制度自身结构的科学性、建构过程的自主性和制度运行的有效性是影响制度自信效度的三维要素。 制度体系由基础层面的制度、中观层面的体制和微观层面的机制构成。 从基础层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高度自信的制度,但是在诸多机制层面并非尽善尽美。 因此,坚定制度自信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机制层面客观存在的短板。 总体上看,这些短板集中体现在 3 个层面:机制建设整体水平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度数量与制度质量缺乏合理均衡、执行效力较为孱弱。 在制度体系建设过程中,补齐短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抓住关键环节。 对此,促进系统优化、发挥正效应、提升执行力、大胆吸收人类文明成果,是必须重视的 4 大基础性工程。

    •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正确姿势——基于历史视角与世界眼光

      2018, 20(4):12-16. DOI: 10. 3876 / j. issn. 1671 4970. 2018. 04. 003

      摘要 (1813) HTML (0) PDF 1.36 M (2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和西方文化构成了中国人讨论文化自信的 3 个基本维度。 准确厘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摆正文化自信的优雅姿势。 这就需要以纵深的历史视角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坚守与创新之间寻求舞步平衡。 那么,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做到这种舞步平衡,摆正文化自信的正确姿势呢? 首先,在体用关系中要坚持中国立场、寻求准确定位,做到“ 不忘本来” ;其次,在生发机理上要完成 “ 外发式接纳”到“ 内生式反省”的转型;再者,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根本性的方法论,领会其批判精神和实践精神;最后,还要寻求路径依赖与走势确证,实现从“ 西方化”到“ 化西方”的深刻转变。 把握好上述几点,对于我们坚持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科学立场、方法与进路,展现文化自信的正确姿势,拓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是十分必要的。

    • 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

      2018, 20(4):17-23. DOI: 10. 3876 / j. issn. 1671 4970. 2018. 04. 004

      摘要 (1719) HTML (0) PDF 1.39 M (2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彰显文化自信,需要文化安全作为保障、文化自觉作为基础,最终需要进行文化重建,这是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体现了其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为此,我们应当以文化的安全拱卫文化的自信,以文化的自觉指引文化的自信,从而形成自信文化的总体属性:民族性、历史性是其基本特征,实践性、时代性是其基本品质,开放性、创新性是其基本要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自信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重建后的基本面貌,其基本构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本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核心价值观,就其实现路径而言,需要在化解文化危机中重建文化秩序、在消除文化自卑中增强文化供给、在克服文化自负中开展文化输出。

    • 精准扶贫与老年贫困消减

      2018, 20(4):24-29. DOI: 10. 3876 / j. issn. 1671 4970. 2018. 04. 005

      摘要 (1989) HTML (0) PDF 816.68 K (19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精准扶贫是针对以往粗放型扶贫方式提出的扶贫方略。 提高扶贫效率,实现社会公平是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件。 老年贫困人口是贫困群体的主体,要低成本、高效率地消减老年贫困问题,要更多地依靠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即更多地依靠制度性力量,更多地依赖市场力量。 只有建立和完善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相契合的“ 普惠+特惠冶 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真正实现老年人口精准扶贫的政策初衷,从而提升社会的效率与公平。

    • 国家养老金体系及其体制机制建设

      2018, 20(4):30-37. DOI: 10. 3876 / j. issn. 1671 4970. 2018. 04. 006

      摘要 (1919) HTML (0) PDF 1.01 M (2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进入老龄社会之后,OECD 国家政府养老金替代率开始降低、高龄老人附加养老金需求加大,一个“ 夯实政府养老金、增加雇主养老金、发展个人养老金”的国家养老金体系的发展战略和体制机制正在形成,以平衡各类单一养老金计划的风险和适度保持养老金的充足性,这是培育老龄人口消费能力的积极老龄化举措之一。 对典型国家养老金体制机制改革的回顾研究发现,不同福利模式下的国家养老金在建立之初有差异,且发展路径不同,但在体制机制方面的发展趋势却日趋一致。 OECD 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之初(20 世纪 50 年代) ,快速发展政府养老金,并启动雇主养老金;在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之时,重点促进雇主养老金的发展,并启动个人养老金;在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之时,个人养老金快速发展。 中国应当按照老龄社会发展的时间表,从中央统筹基础养老金、促进雇主养老金、发展个人养老金 3 个方面建设国家养老金体系,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论欠缺行为能力老年人政府监护模式的困境与重构

      2018, 20(4):38-44. DOI: 10. 3876 / j. issn. 1671 4970. 2018. 04. 007

      摘要 (1664) HTML (0) PDF 836.58 K (2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全球人权保障水平的提升与成年监护理念的革新,曾经在我国发挥重要作用的现行政府监护模式因监护模式单一、未尊重老年人意愿等问题而陷入困境。 政府监护模式的设计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是平衡尊重欠缺行为老年人自主决策权与利用监护手段保护老年人权益之间的关系,防止公权力对私权利的过度干预。 因此,我国需要对现行的政府监护模式进行重构,倡导有限制的监护理念,提供必要的公共法律服务,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和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构建在政府监护机构与司法机关共同监督之下履行政府监护职责的社区服务模式。

    • 水库移民分享水电工程效益的制度逻辑、 实践困境及破解之道

      2018, 20(4):45-51. DOI: 10. 3876 / j. issn. 1671 4970. 2018. 04. 008

      摘要 (1487) HTML (0) PDF 830.88 K (20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库移民分享水电工程效益旨在促成显性工程效益和隐性发展机遇实现跨地域、跨组织、跨主体的公平配置。 作为水库移民的应然权利,利益分享既符合公正补偿的制度逻辑,更彰显共商共建共赢的发展理念,但目前补偿救济色彩较重、市场导向偏弱,并存在后靠移民发展权利及机遇隐性被动减损、外迁移民脱嵌于迁出地及受益地发展红利、非农移民缺乏系统保障等实践困境,其原因在于水电工程综合效益量化难度大、参与主体关系地位不对等、执行管理机构人员配置短缺。 因此应健全水电工程效益分享协同管理机制,鼓励水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优先助力贫困水库移民脱贫,灵活渐进地实现水库移民分享工程效益实践机制的稳步定型和有序推广。

    • 碳排放权文献基础与国际发展态势的可视化研究——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2018, 20(4):52-59. DOI: 10. 3876 / j. issn. 1671 4970. 2018. 04. 009

      摘要 (1587) HTML (0) PDF 2.07 M (2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借助文献计量学软件 CiteSpace 可视化技术, 选择 “ Web of ScienceTM ( SCI / SSCI / AHCI /CPCI)”核心合集作为数据源,以 1990—2016 年有关碳排放权的 2 327 条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国际范围内碳排放权领域的文献基础、研究热点和发展态势进行辨识和追踪。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近年来,国际碳排放权研究呈现出浓厚的运用定量化工具和算法的研究趋势;碳排放分配与交易模型的构建与仿真为碳排放权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仍是今后的研究热点,且研究对象会更加关注中国;近 30 年国际碳排放权研究可划分为 4 个发展阶段,从第 1 阶段碳排放权研究意识的觉醒期到第 4 阶段碳排放权研究纵深期梳理可见,系统、科学地构建碳排放权制度理念逐渐明晰,定量、深入地分析碳排放强度方法逐渐拓展。 这是国际碳排放权研究演进历程中传承、创新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推进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借鉴和参考。

    • “ 一带一路”中国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基于超效率DEA-Malmquist-Tobit方法

      2018, 20(4):60-66. DOI: 10. 3876 / j. issn. 1671 4970. 2018. 04. 010

      摘要 (2071) HTML (0) PDF 916.99 K (19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升“ 一带一路”中国区域各省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减轻水资源利用不足对经济产生的约束效应,可从水资源角度为“ 一带一路”倡议的充分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超效率DEA模型和 Malmquist 指数对 2011—2015 年“ 一带一路”18个省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并用Tobit 模型识别关键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 一带一路”18 个省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各省市差异较大,呈现东南>西北>东北>西南的区域格局;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变动整体呈增长趋势,其变化主要由技术进步所决定;人均 GDP 和人均水生产与供水企业产值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人均水资源量、人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用水结构、水生产与供水企业数量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 基于此,提出加强区域间技术合作、优化农业用水结构、合理进行水利设施项目投资和深入推进区域水权市场建设的对策建议。

    • 基于 EKC 的城市化和污水排放实证研究——以中国东部省际面板数据为例

      2018, 20(4):67-74. DOI: 10. 3876 / j. issn. 1671 4970. 2018. 04. 011

      摘要 (1755) HTML (0) PDF 1.61 M (19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环境库兹涅茨( EKC) 模型,以中国东部 11 个省( 市、区)2006—2015 年的污水排放为研究对象,用面板工具分析污水总排放、生活污水排放、工业污水排放分别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率之间关系。 研究发现:首先,中国东部各省的污水排放与经济发展 GDP、城市化率 UR 形成二元二次回归曲线;不同的排放与经济发展呈现不同的关系,但都与城市化率成线性回归。 其次,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率是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的单向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存在双向格兰杰原因,其变化直接导致污水排放的变化。 再次,城市化率和经济发展对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的影响大小和方向不完全相同;城市化率对生活污水排放起到正向影响,对工业污水排放呈反向影响。 最后,由于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的变化不完全相同,一定时期内污水排放模型呈现出的图形将会与污水排放和变化较快变量形成回归方程的趋势相近,这也解释污水排放与经济发展中还有其他形状图形的争议。

    •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下考虑公平关切的供应链协调研究

      2018, 20(4):75-83. DOI: 10. 3876 / j. issn. 1671 4970. 2018. 04. 012

      摘要 (1740) HTML (0) PDF 2.87 M (19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公平关切对于供应链协调运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构建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下供应链集中优化决策模型、非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下供应链均衡决策模型、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下不考虑公平关切和考虑公平关切的供应链协调决策模型,并进行了对比数值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在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下,收益分享-成本分担契约机制可以有效实现考虑公平关切的供应链协调和运作绩效的帕累托改进;当供应商和零售商具有相同公平关切时,具有 公平关切的零售商会获得更多协调利润,也承担更多的联合库存成本,而具有公平关切的供应商则相反;当供应商和零售商具有相同公平关切时,公平关切越强,具有公平关切的零售商会获得更多协调利润,也承担更多的联合库存成本,而具有公平关切的供应商则相反;当供应商和零售商具有相同公平关切时,供应商谈判能力越强,具有公平关切的零售商会获得更多协调利润,也承担更多的联合库存成本,而具有公平关切的供应商则相反。

    • 中美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

      2018, 20(4):84-89. DOI: 10. 3876 / j. issn. 1671 4970. 2018. 04. 013

      摘要 (1908) HTML (0) PDF 1.24 M (2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利用 1992—2017 年数据对中美大豆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中国 GDP 总量、人口数量对贸易额产生正向影响,美国人口数量与人民币 / 美元汇率对贸易额产生负向影响;我国大豆产量和政策因素对中美大豆贸易并不显著;中美大豆贸易潜力呈较为显著的周期性,但依然属于贸易潜力开拓型,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需要协调大豆进口结构,实现大豆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消除过度依赖美国进口的负面作用,才能赢得主动地位。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