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21(5):1-7.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9.05.001
摘要:外交理念是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内核。新中国70年外交理念的发展经历了冷战思维影响下的外交理念、和平与发展思维主导下的外交理念两个主要阶段。从伦理视角看,其中蕴含着一个复杂而有序的伦理形态演进过程,它总体上体现为斗争—合作伦理,并具体呈现为3种不同的伦理形态,即:以制度分歧和阶级正义为中心的斗争—合作伦理;以互利关系为中心的斗争—合作伦理;以大国责任为中心的斗争—合作伦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外交理念伦理将会出现从国家安全伦理向国家发展伦理转变、从国家本位伦理向全球发展伦理转变的趋势。
2019, 21(5):8-14.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9.05.002
摘要:我国城市养老服务已经过70年的发展,剖析城市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对于总结历史经验以及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分配-供给-输送-财务这一社会福利政策的四维分析框架,可以发现我国城市养老服务形成了从三无救济到按需保障、从收养安置到多样服务、从一元供给到多元提供、从政府统支到混合财源的发展路径,但同时也存在着服务的可及性较低与利用率不高、结构失衡化与体系相分离、民办机构供给能力不足、多重筹资困境等问题。未来城市养老服务的主要发展趋势是要确立全民共享的服务分配价值,实现均衡整合的服务供给效果,增强市场能力的服务输送策略,建立政府主导的服务筹资结构。
2019, 21(5):15-21.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9.05.003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正确道路。但在国际社会上却对“中国道路”存在种种曲解与误[JP2]读,表明中国道路国际话语传播权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构建中国道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肩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使命,核心目标是要向国际社会阐述中国道路的伟大成就、独特性和世界意义。要从宏观上夯实中国道路的实践表达,从中观上完善中国道路国际传播话语表达体系,从微观上研拟具体的构建路径。
2019, 21(5):22-27.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9.05.004
摘要:习近平关于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习近平所阐述的“生命共同体”主要包括“自然内部制衡的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人与人命运相连的生命共同体”3个方面,具体内涵是指将自然界的动物和山水林田湖草等纳入生命共同体的保护对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由人与人命运相连的生命共同体共谋生态治理出路。习近平关于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话语权的思想内核,是凝聚各方力量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动员,是引领各国人民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智慧。
2019, 21(5):28-34.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9.05.005
摘要:浪漫主义思想具有关怀人性、追求理想、批判现实的精神气质,但浪漫主义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因而超越浪漫主义,也是青年马克思新世界观构建的一个路径。青年马克思超越浪漫主义,建构新世界观之路经历了在“诗歌幻境”中与浪漫主义结下不解之缘;在“异化现实”的痛苦中开启对浪漫主义的批判;在“实践反讽”的基础上超越了浪漫主义这3个阶段。3个阶段的深化促使马克思走向历史深处,批判继承了浪漫主义思想的合理因素,并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生产活动出发,将实践引入新世界观建构中,实现了对浪漫主义的方法论、人性观与历史观的全面超越。
2019, 21(5):35-40.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9.05.006
摘要: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日臻成熟,通过“网络算法”推送个人感兴趣的信息形成的“信息茧房”却让受众成为“信息孤岛”的“原住民”,它桎梏了信息的自由流动和传递;导致“沉默的螺旋”不断增大;削弱了“把关人”的作用。计算机通过大数据隐性地给个人匹配相似的信息,并为用户推荐相似的传播方式,这些现象都对主流意识形态具有消解和孤立的作用。个人慢慢会处于自己编织的“信息茧房”困境中,因此,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监管者牢牢掌握话语权;转变话语的讲述方式;提高网络信息的供给侧改革;占领网络领域的主战场,防止意识形态领域主体空间的挤压和缩小。
2019, 21(5):41-50.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9.05.007
摘要:基于一价定律,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新视角研究长三角金融市场行政边界壁垒的动态趋势、空间分布及突破重点等。研究发现:长三角部分城市间已不存在行政边界壁垒,但其他大部分城市的边界壁垒仍呈递增趋势,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相对滞后;各城市边界壁垒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呈现以上海为中心,离上海越近边界壁垒越小的规律;各城市的省际边界壁垒远大于省内的市际边界壁垒。壁垒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金融机构的跨区域经营限制和地方行政分割引致的资本跨区域流动信息成本增加等。长三角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推进重点在于建立长三角企业信用信息的完全共享,尝试建立跨区域性的金融机构如联合发展银行、联合发展基金等,以进一步突破地区间的行政边界壁垒。
2019, 21(5):51-57.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9.05.008
摘要: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运用2007—2016年中国A股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研究创新实践情境中客户集中度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创新活动的存在会削弱甚至消除客户集中度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时间滞后的因果分析也支持该结论。此次研究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深刻揭示了创新活动作为调节变量的内在作用机理,找到了影响客户集中度与公司业绩关系的边界条件,为理解客户集中度与公司业绩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同时对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公司估值具有启示作用。
2019, 21(5):58-66.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9.05.009
摘要:基于双元认知能力和平衡管理能力研究我国企业国际化的“隐性能力”。借鉴传统经济学理论和“过程”理论研究企业国际化的思路方法,构建双元认知能力影响模型。对江苏省国际化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和实证分析,重点研究认知能力中的中国传统辩证思维与“中和”平衡管理方法对我国企业国际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高管的双元认知能力对企业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具有正向影响,并且对企业国际化绩效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拓宽企业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有益于国际化绩效提升。
2019, 21(5):67-75.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9.05.010
摘要:商业模式结构特性、市场竞争战略与企业绩效是创新创业与战略研究领域中新兴的重要议题。基于商业模式容量大小和密封程度二维属性,通过对182家医药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有效的商业模式策略能够帮助企业在成本领先战略的前提下塑造其价值容量空间,并在差异化战略的导向下积累其价值密封能力。研究证实了好的商业模式能够带来顾客行为和合作者行为的双重可预见性,从而为企业发展塑造独特的战略情景,进而使得企业可以获得或保持高水平绩效。
2019, 21(5):76-81.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9.05.011
摘要:随着网络日益成为人类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网络安全信息的合理共享便成为各国政府不可回避的议题。作为先行者,美国对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进行的全方位研究可谓意义深远。以“共享”为主线,通过剖析共享范围/类型、共享主体与程序、私主体信息共享责任的豁免、共享权力限制等4个方面,力图准确把握美国于2015年通过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法案》的要旨。为此,我国应通过合理界定网络安全信息共享的范围,构建特有的信息共享行政机制,赋予私主体责任豁免,确立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最终保障共享信息的合理使用。
2019, 21(5):82-90.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9.05.012
摘要:重大公共决策风险既包括决策本身的风险,也包括决策失误给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道德、技术与安全等领域带来的风险,其中以社会风险居多,尤其是决策失误引发的社会稳定、社会矛盾、环境破坏风险更为突出。这些风险冲突性强、破坏性大,要有效治理,亟需引入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来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内容的专业化、治理方法的科学化和治理手段的民主化。事实上,由于大数据能够驱动重大公共决策风险精准识别、科学预测、精确监控、专业评估与有效处理,因而用大数据来治理重大公共事务决策风险,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提升决策质量和降低决策风险。为应用大数据对重大公共决策风险进行有效治理,应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决策风险精准识别方法,构建决策风险科学预测路径,建设决策风险精确监控平台,培育决策风险专业评估体系,理顺决策风险有效处理思路。
2019, 21(5):91-97.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9.05.013
摘要:考察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下乡村教育转型的社会动因,揭示农村校舍“空心化”和城镇学校“大班额”并存等县域校际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结构性原因,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高效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成为当前乡村教育面临的重要议题。以皖中F县为例,考察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的实践逻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使得乡村中小学面临“生源挤压”困境,为了应对生源数量逐年减少、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等问题,以保障学生就近就地享有高质量教育为目标的政策体系积极回应,并通过适度有序的“撤点并校”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以“少年宫下乡”与学生寄宿制为代表的社会参与体系也是构建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呈现“多维互构”的实践逻辑。
2019, 21(5):98-104. DOI: 10.3876/j.issn.1671-4970.2019.05.014
摘要:利用CHARLS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家庭债务流量和存量对老年家庭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关系,同时探讨了家庭资产、户口等家庭异质性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债务流量对老年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没有显著影响;家庭债务存量对老年家庭医疗、保健消费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于不同资产水平的老年家庭,家庭债务对医疗、保健消费的作用没有差异;城市家庭债务的存量和流量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均没有影响,而农村家庭债务的存量对医疗、保健消费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